秦穆公的用人策略58(1 / 2)

秦国偏居西垂,它与楚国一样,不属于中原国家之列。秦国的崛起源于周平王东迁,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平王东迁,当时秦国先君秦襄公就走在护王东迁的队伍中,由于护驾有功,秦由大夫级别的附属机构一跃成为诸侯国级别,并且周平王还给予秦襄公一项特权:““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翻译过来就是,戎人不讲道义,夺走了我的岐、丰之地(也就是周朝的发家之地),你要是能把戎人赶跑,这些地就是你的了。

有了这个特权,秦襄公及其后继者就在西戎开疆拓土。在此过程中,秦国不断东渐,它的都城也在不断东移的过程中,到秦穆公时,都城已在雍城,雍城位于现在的陕西凤翔,离中原几步之遥,再走两步,就可以到晋国的境内搞新城开发了。

公元前625年,秦穆公誓师,亲率大军渡过黄河,到了晋境内以雪崤之战的耻辱,晋军采取赵衰的战略战术,紧闭城门就是不出战,但是这种情况外人是不知道的,特别是西戎部落,他们只是认为秦军厉害,打得晋军都不敢出战了!

西戎部派出由余到了秦国,表面上是出使秦国,实际上是打探秦国的虚实。

由余是晋国人,因为其先祖犯错或者是得罪权贵之人而流落到了边疆,于是就在边疆生活下来,长久的边疆生活也未改变其乡音,由余仍会说晋语,并且他还熟读经书,声名早已闻名于西戎,秦穆公也早知其人。由余的这次到来,秦穆公是非常欢迎的。他领着由余不是阅兵就是观景。在来到一处重大建筑前,秦穆公停下来问由余的观后感想,由余回道:多么宏伟!但修建这样的建筑,得动用多少民工,人民得受多大的累!

这就好比我们观看一建筑,不是被它的雄伟所震撼,而是想到建筑背后的故事。就像看到秦长城,我们心中想的是孟姜女哭长城一样的道理。

秦穆公感到很无趣,转而问道:“华夏诸国,以诗、书、礼、乐、法作为政治的根本,尚且时有动乱;戎夷地区没有这些东西,靠什么来治国?”

由余笑着回答说:“说起诗、书、礼、乐、法度,正是中国动乱之源。当年黄帝创制礼乐法度,以身作则,天下也仅仅算是小治。到了后世,统治者日益骄奢淫逸,越来越喜欢用刑罚来对付人民,而人民不堪重荷,又怨恨统治者不施德政。因此,上下互相抱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演变为动乱,甚至于亡国。而戎夷地区不同,统治者用朴实的道理来对待下民,下民也仅仅以忠、信侍奉主人,没有什么政治理论,顺其自然,所以是真正的圣人之治。”

秦穆公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犯了一个嘀咕。这个人才,怎么能为我所用呢?

回去之后,他问内史寥:“我听说,邻国有圣人,是本国之忧。现在由余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担心他成为秦国的忧患,你有什么好办法?”

“简单,杀了他!”

“扯淡,杀了他我还问你吗?提点实用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