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一帮人的国外生活50(1 / 2)

重耳在公元前659年骊姬之祸中,从蒲城出逃之后,他到的第一站是翟国,翟国是戎人建立的小国,是他姥姥的国家。外甥有难到姥姥家避祸是理所当然,而且待遇也不会很差。

在翟国,陪伴重耳的流浪团成员有十多位,其中有狐突的两个儿子狐偃和狐毛,还有赵衰、颠颉、魏犨(chōu)、胥臣臼季、贾佗、介子推等,他们都是重耳的死党,是自愿跟随的。

这一行人在翟国一住就是十二年,在这期间重耳不仅娶了妻而且生了子。当时翟国攻打一小国,带回来两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叔隗和季隗献给重耳,重耳不吃独食,把其中一位叔隗给了赵衰,所以这两位女子一位嫁与了重耳,生了伯倏、叔刘两个儿子,一位嫁给赵衰,生了赵盾。

两位女子的出现,为漂泊在外的重耳一行人带来了快乐,特别是小孩子的出生,又增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

十二年也就在这平淡的生活中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在这十二年间,晋国发生了许多大事:父亲晋献公逝去、奚奇和卓子先后为君又先后被杀,晋国出现了权利真空,里克等人派人来接重耳回国,重耳认为国内政局不明朗,怕人认为他是与里克等人是一伙且搞里通外合弑君之事的人,于是拒绝回国。

重耳没有回国,夷吾在秦穆公帮助下回国即位成了晋惠公,此时的晋国与秦国关系很不好,后又发生秦晋韩原之战,晋惠公被捉成了俘虏,这种形势下,重耳也没有考虑趁虚而入,反而准备离开翟国,前往齐国投奔当时的霸主齐桓公。

在去齐国的路上经过了卫国。卫国国君卫文公对这一群人很不感冒,连城都没有让他们进。卫文公就是前面讲过的,在戎狄南下抢劫时灭掉了卫国,齐桓公号召帮扶卫国重建,卫国国君卫文公不负众望,大胆革新,任用贤人,发展本国经济,短短数月就使卫国经济恢复过来。在那时,他是一位实干家。

当他看到重耳这群峨冠博带之人前来,这哪是落难的公子,分明就是观光团吗?哪里凉快哪里去,我们卫国穷,招待不起。以至于连城都未开。也是,落难了就有落难的样子,得表现出来比别人弱,毕竟,人人都有同情弱者的心,因为这可以显示出自己的优,重耳一行人展示出来的是优、是强,这会让弱小者而且刚刚重建的一个国家国君卫文公极不舒服的,所以他不让“这群富裕的乞丐”进城了。

但晋文公不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得罪人是要付出代价的。后来重耳肖上国君后,首先就攻卫。

不让进城,一行人继续前行,屋漏偏逢连阴雨,掌管一行人支出的会记携款逃跑了。前途漫漫,衣袋空空,前行的路又增添了一项,温饱问题。一行人走到在卫国五鹿这个地方,大家饿得肚子直打鼓,正好看到几位老农在田里干活,于是走向农民,向农民借食,农民看到他们的装束随即捡起一土疙瘩递了上去,说道:“给,吃吧!”

重耳气得举起拐杖想打农民,孤偃及时相劝:这是好事呀,他把土地都献与您了!将来这里就是您的领地!

听此说,重耳慌忙向农民跪拜!

农民惊讶!

不惊讶才怪呢?这是一群什么人啊?我给他一土疙瘩,他们反而跪谢。

他们一行人穿的冠冕堂皇,个个体态硕丰,还有乘坐的车子,这样一群人和衣不蔽体、瘦骨嶙峋,饥一顿饱一顿的农民要食物吃,他们能给你什么,农民手中只有土地,就给你土疙瘩了。奚落你一番。

所以,有时富人少在穷人面前显摆。

人并不是仇富,而是你的富显示了他们的自卑和无能。卫文公是这样,农民也是。

一行人继续赶路,走到一树林旁,大家饿得实在走不动了,歪倒在路旁歇息,重耳突然间闻到了一股香气,越来越浓,这仿佛在梦中,但睁眼一看,一碗肉羹汤摆在眼前,端起来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半碗,“这么香,这是什么肉?”旁边的介子推忙说:“这……这是我在前村讨来的。”“大家都喝了吗?”咕咚咕咚又把剩下的半碗喝完。

没有东西吃,别无选择,割腿肉煮给重耳吃,重耳的国外考察团意志还真坚决!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自己的主子。

或许有人会说:一行人又不是只有重耳,重耳饥饿,别人也不是铁打的。可能别人在野外,树皮野草什么的他们都可以用来充饥,可公子重耳不能吃这些,还得保证他有肉吃,至少不能保证顿顿有肉,但时不时会来个肉惊喜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