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店铺被砸了?(1 / 2)

  严格来讲,这炸鸡并没啥特殊难度。

  无非是墨辰从米国带回来的调料起到了风味不同的作用。

  想要真正获得主妇们的认同,还要使出一些看家本事。

  “各位姐姐、婶子们,咱们再来一道乱炖吧。”

  “乱炖呀,这有啥,大兄弟你歇着,我们来就好。”

  主妇们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

  看来纽约回来的大兄弟,可能真的不会什么龙国菜。

  乱炖这东西,在东北是一道最为简单的菜品合集。

  不过这简单里面,却又变化无穷。

  这道菜的产生,实际上是和东北的酸菜对立而来的。

  在旧时代,冰箱冰天雪地运输困难,东北人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

  所以就产生了冬储大白菜,以及美味可口的酸菜。

  而乱炖则刚好相反。

  在秋季,肥沃的黑土地上硕果累累。

  建国初期供应全国人口粮的粮仓,一到这个季节就有吃不完的蔬菜。

  但那时候没有冰箱,有些蔬菜很难储存。

  为了不浪费,老人们会把即将变质的蔬菜一股脑的放入大锅里,加入五花肉一起炖制。

  即便到了现在,东北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仍然不舍得用新鲜蔬菜做乱炖。

  这是墨辰从东北老人们口中亲耳听来的乱炖由来,他认为比网上那些玄而又玄的传说更有说服力。

  东三省不同地区,在乱炖中放入的东西也大为迥异。

  简单说就是有啥放啥,稀罕啥放啥。

  以五花肉为底、茄子、西红柿、土豆辣椒豆角玉米南瓜……

  东北的鲜族喜欢放年糕、满族喜欢放排骨,一些沿海城市,还喜欢放虾和螃蟹。

  随意放,百无禁忌。

  只要记住一点,量一定要大。

  这也很符合东北人大开大合的性格。

  而墨辰作为一个专业厨师,要的就是理万千头绪,集手中现有食材,发挥做大主观能动性。

  新鲜的五花肉炖烂,加入煮嫩后口感极为相似的茄子。

  青椒提味、蘑菇增鲜、西红柿解腻。

  圆葱代替大葱,增味又爽滑。

  性格腼腆的玉米和土豆,善于融入集体,只要汤是什么味道,它们就是什么味道。

  此外,墨辰看到女人们去稻田捉了一大盆秋季肥美的稻田蟹,决定再加一点鲜味。

  清洗好的河蟹,大火炖煮。

  留下最后一小锅鲜汁,倒入乱炖锅中。

  味道立刻变得更加有了层次感。

  最后墨辰把煮好的螃蟹切成几段,上油大火煸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