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墨辰版·东北乱炖(1 / 2)

  这箱子里摆放着数百个瓶瓶罐罐,云集了世界上各地的调料。

  按照戴夫的说法,墨辰拿出百里香、罗勒、甘牛至、芹菜籽盐、黑胡椒、干芥末、红辣椒粉、大蒜粉、姜粉等米国南部常用的调味料。

  腌鸡。

  还没等墨辰动手,妇女们就手脚麻利的把鸡处理完毕。

  鸡翅尖、翅中、鸡根、切好的鸡腿肉,分次序用刚才拿出的调料腌制。

  墨辰又单独把鸡脖取出来,用制作好的奥尔良粉腌制,打算再烤一些奥尔良鸡脖。

  这种鸡脖在龙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但米国的风味,在米国本土卖的却是不多。

  原因自然是因为不是所有米国人都能接受鸡的脖子。

  如果他们也能尝到这种本地风味的鸡脖子,相信大多数都会接受。

  腌制鸡的时间,起锅烧油。

  一口巨大无比的黑铁锅,足足有一米多,这是东北开席专用大锅,要的就是量大管饱。

  将腌好的鸡取出,墨辰开始裹粉。

  “害,这不就是大锅炸鸡肉嘛,这谁家媳妇不会呀?”

  “对呀,这也太简单了吧?”

  主妇们围在一起窃窃私语。

  的确,米国食物的做法,都不算难。

  在烹饪方面,甚至越来越追求工业化量产,要的是效率。

  他们的食物之所以能在全球推广,一是靠着风味酱料,二是资本的推波助澜。

  在现代社会,时间就是金钱。

  龙国大厨做一道精细的菜品,需要数个小时,更有需要熬制一整晚的浓汤,普通客人根本没时间等待也吃不起。

  米国人在一百多年前工业时代,就早早的注意到了这个赚钱的风口。

  大规模饲养肉食鸡,用工业化代替人力,短短几分钟就可以制作出几十人的快餐食物。

  再加上席卷全球的金融资本,所以这种快餐自然而然的在世界各地兴盛了起来。

  不过墨辰对这种快餐并不太看好。

  老祖宗留下的手艺,可能没有遍地开花的快餐店赚钱。

  但人活一世,在已经有足够的钱生活后,追求本心,寻找自己喜爱的事并坚持传承下来,才不枉走这一遭。

  等到年老时,子孙问起来儿时美食为何物,印象中只有炸鸡和薯条,那也蛮尴尬的。

  时代一点点发展,即便是在发达国家,人们也注意到了历史传承的重要。

  这也是现在为什么一些百年老店,还能依旧坚挺的原因。

  虽然赚钱速度赶不上连锁快餐,但这其中古色古香的韵味,并不是钱能买来的。

  即便是制作米国的快餐炸鸡,墨辰也时刻坚守本心,耐心细致的处理着每一个步骤。

  腌好后的鸡肉,先裹上一层淡淡的面粉,然后直接过入清水中。

  这一步倒是把主妇们看的有点不理解了。

  “怎么放水里了?这是要干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