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暗恋太子妃_分节阅读_第75节(2 / 2)

  他的手指动了动,没有伸出去,静静等着风把她发间的雪花吹落。

  “你是第一次离开长安吧?”他问。

  “嗯。以前最多也就到灞桥了。”她点点头,“我从来不知道长安之外的地方是什么样子。你呢?”

  “我很少离开长安。”他笑笑,“不过我去过东都。”

  “也是坐大车去么?”

  “大车哪里能去那么远的地方?”他笑了一声,“我是坐船去的。从渭水出发,沿着黄河行船,就到了洛阳。”

  “真好。”她说,“我没坐过那么久的船。”

  “很无聊的。”他想了想,“不过你喜欢的话,以后带你去。”

  “真的吗?”

  “真的。”

  就这样不咸不淡地聊着,两个人在城门口等到了大车。

  那是平民百姓搭的马车,一车厢里能乌泱泱坐满许多人,一个铜板子上一个人。

  大车是随叫随到的,没有什么特定的站点。有的前往潼关,有的前往华州,有的去得更远,一路往秦岭而去,翻越漫漫的山路,朝着蜀中的方向。

  冬至前后放足足七日的假,出城的人络绎不绝。车厢里面挤满了穿着粗麻布衣与草编履鞋的人,有的挑担赶往郊外贩卖瓷器,有的包着点心去乡下拜访亲戚。

  祝子安带着姜葵挤在人群里排队。他在上车之前往一位小童的手里搁了两个沉甸甸的铜钱,然后拉起姜葵随着人流朝拥挤的车厢里走。

  他们坐在大车的最里头,靠着几个摆满土鸡蛋的竹编篮子。祝子安倾身推开了身边的小窗,让微凉的晨风吹进来,散去一点浑浊的气味。他满意地点点头。

  “祝子安。”她忽然想到。

  “嗯?”

  “你以前说要坐大车去旅行,就是要坐这样的大车吗?”

  “嗯。”

  他点头,“像这样带上几个铜板子,来了大车就坐上去,也不用管去什么方向。坐累了就停下来,去乡野里逛一逛,寻个人家讨盏茶喝,然后继续漫无目的地走。”

  “你知道,书经里有一句话,”他低头想了想,“‘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等我洗手不干了,就想过这样的日子。”

  摇摇晃晃的车厢里,他渐渐开始犯困,抓起大氅盖在脸上,歪着头靠在窗边睡觉。

  姜葵转头盯着埋在大氅下的人,有点不解:“你什么时候养成了蒙着头睡觉的习惯?”

  “嗯?”大氅下面传来回答,“我没睡觉,我是在想事情。”

  她叹了口气:“瞎子都看得出来你是睡觉好不好?”

  “好吧。”大氅下面又传来回答,语气很诚恳,“最近发觉睡觉的时候会被人盯着……太可怕了。我会睡不好。”

  “我会盯着你吗?”她愣了一下,“……实在抱歉。”

  “没事。”大氅下的人翻了个身,睡着了。

  雪后晴天里,大车一路晃到了郊外。姜葵隔着大氅拍醒了祝子安,他从下面探出头,懒洋洋打了个呵欠,然后拉着她下了车。

  “晨间收到洛十一的情报,将军府会停在三家店。”他边走边说,“我们今晚去那里。”

  他在路边喊住一位放牛的老伯,用一小包碎银换了一辆牛车和一件蓑衣。他披上蓑衣,戴着一个草编斗笠,翻身坐在车座上,轻轻拉着一根撇绳,引着牛车缓缓前进。

  姜葵抱膝坐在他车后的木板子上,托着腮看他像模像样地赶牛车。

  当当的铜铃声里,大青牛不紧不慢走在路上,拖着木板车碾过田野间的小径,远处是群山环绕,白雪皑皑,无垠的原野上长风流遍。

  许久之后,天空尽头落起了细雪,纷纷扬扬地飞在原野之上。

  “啊。”祝子安仰头看天,“下雪了。”

  他有些苦恼,“没带伞。早知道多要一件蓑衣了。”

  “没事。你继续赶车就好了。”铜铃声叮当,姜葵听得困了,打了个呵欠,“我想睡一会儿。”

  “不行。你会淋湿的。会着凉的。”他很严肃,“我们等雪停了再走吧。”

  他停了牛车,放下手里的撇绳,转身跳到木板上,坐在姜葵的旁边。

  她倦倦地耷拉着眼睑,朦胧间忽然听见窸窣的声音。她抬起头,身边的人撑起那件蓑衣,轻轻把两个人一起盖在底下。

  蓑衣底下,两个人肩并肩坐在一起,头顶上是纷纷的落雪。一层又一层的雪花堆起在原野上,慢慢把一切声音都掩埋,只剩下孤零零的牛车和牛车上的两个人。

  无边又无垠的雪里,堆积着洁净无暇的白。

  “你听。”蓑衣底下,那个人悄声说,“落雪的声音。”

  他笑起来,“等我们回来,去点雪灯、堆雪人,好不好?”

  作者有话说:

  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___?(评论区负责接下句qwq)

  ——手动分割——

  注:《尚书·武成》:“(武王伐纣之后)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