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开局退伍回家_分节阅读_第101节(1 / 2)

  张主任也没什么顾忌的,这生产企业不都这样嘛,福利交换,否则大家干嘛努力超任务生产呀。但刘科长,是在地方单位过来的,根本就没见过这暗箱操作。不过想想,要是大厂没这样的操作,凭什么企业比地方单位福利好呀,都利润上交,依靠自留资金也只是钱而已,钱在这时代没有票据的配合情况下,买不到什么东西。

  反正这样一算,今年过年已经有肉有布了,烟酒也算上,普通职工如果是正式的,可以申请购买。这年代也不乏有喜欢储藏好酒的员工,如果有多的话,照顾一下职工是没问题的。

  而粮站那边其实对三轮货车也是有不少需求,就算义安的粮站车子够了,下面的县城也需要呢,如果粮食可以通过缺口解决的话,但可以在粮站弄一些大豆油来发福利。

  现在工厂还在收购鸡蛋,鸡蛋肯定也是过年要发的福利。但就是怎么分配的问题,至于一些小东西,火柴肥皂什么的,都不在谈论的范围。

  张主任今天要去趟洪城,自己带人开车去,小东西他也会去尽量弄的,哪怕是一块毛巾,一个蜡烛。这年头什么都缺,什么都可以当福利,但不能只拿小东西当福利就是了。

第229章 要诈尸

  中午,不少工人端着饭盒,一边吃饭一边望着在练习驾驶的大家伙。

  叉车的操作台已经组装好了,也就是车架没焊接好,坐垫当然也只是弄了块板子。但已经可以操作起来了。

  有方向助力泵,有单独的齿轮操纵杆来控制升降。除了行驶速度慢点,这叉车已经在这时代属于完美了。速度慢这缺点得慢慢改进,光提升马力没有用,还得配上质量更好的变速器。

  没有按照叉车玻璃,甚至门都没安装,等安装车身架后,会留一个门框。玻璃和门如何设计安装,罗成是打算交给轧钢厂的。

  申报进口玻璃太麻烦,像汽一厂或者解放汽车制造厂,都是有外汇进口指标。这进口东西不是你想进口就进口的,动用外汇的东西,都是要审核的。

  叉车的重量平衡,是跟轧钢厂那边搞的联合研究,罗成是说会优惠给轧钢厂的。但这叉车目前罗成也不想折腾的对外其他企业和单位出售,这优惠给了跟没给一样,定价高一点,再优惠卖轧钢厂,等于没优惠。

  轧钢厂的分量重,容易申请到外汇进口指标,并且让那边去搞定出口的事情。玻璃和车门啥的,就让轧钢厂去搞定了。最多轧钢厂加价出口,罗成这边只要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份。

  今天上午,父亲罗文又来了,这次还带母亲过来看看子女在城里过的怎么样。跟城里有业务往来,这进城也就方便了。

  一份骨头海带汤,父母俩人在一起吃,也没舍得吃多少,晚上要带回家跟着奶奶再吃一顿。

  在办公室里,罗文在跟罗成谈论着经济合作社的事情,这真成立合作社,罗文其实也就算是加入了镇里的领导班子了,给一个办事员的编制是没问题的。但编制算是地方单位的,罗文也不可能拿着镇里给的编制,只为一大队服务呀。

  而且以后真弄合作社的话,他就不担任副大队长了。现在他担任的副大队长,管理的是一大队的副业,但担任了合作社的管理者,镇里就决定所有的副业就归经济合作社管理。也就是说如果罗文来搞这个合作社后,一大队到时候还会再选一个副大队长。

  副大队长再有权力,也是属于农民,最多就是每天工分给满,收成好的时候再额外补助点。但担任合作社管理者了,成为有编制的单位人,就回不去了,也没有人吃商品粮后愿意回去的。

  罗成思考了一会,觉得没啥问题,不就是带整个镇里的人都参与进来嘛。就算父亲罗文当了合作社的管理者,罗成这边也是要派人去协助管理的。如果都是龙津镇的人在负责合作社,那叫个毛合作,不成单纯的投资了。

  让父亲答应镇里那边的要求,但合作的话,还得签协议划分责任和义务。起码财务和监管人员,汽车厂这边要派俩人过去。这合作的话,最怕的就是纠纷,责任不明确。

  罗成搞这个合作社,前期的确是拿产品过去给镇里的人安排加工。但也不是说他们就光出力不出钱或者物了,首先就是合作社要场地,这得镇里出,没钱搭建,汽车厂可以垫付。另外就是对蔬菜品种和质量要求,不能因为种的菜是给汽车厂的,不是自己吃的就随便种。产量要求多少,都需要规定好。

  不能为了拿到汽车厂的业务,合作社成立后,就对汽车厂的需求不重视。而且冬天还得搞大鹏种植,现在是有塑料膜的,只不过价格不便宜,也没有运用到大棚种植上面。

  罗成打算等高茹把叉车这方面的其他重量数据弄出来后,明年就让她去农业学校搞大棚种植研发,当然了,她只是去监管费用开支,年后上半年还得让她忙其他的呢。

  但既然跟镇里是合作,种植方面也是合作,所有这大棚的建设费用也是要算镇里面的。费用可以从合作社里扣,镇里不可能搞什么合作都只管拿利润收益吧。

  罗文带来的出纳记录了罗成的要求,这回去是要上报的,跟现在合作生产木托盘的性质不一样,之前完全算是单方面扶贫了。

  下午,罗成还想让小雨她们请假陪老妈去城里逛逛的,但老妈过来真的只是看看他们而已。见他们各个过的都不错,老欣慰了,特别是小雨和诗诗,这才进城多久,感觉完全跟城里的姑娘一样了。穿的好,气色也好,模样都感觉有点俏了,诗诗的个头都感觉高了一些。而儿媳本来姿色就不错的,现在更不用说了,脸色都红润了不少。

  等父母离开后,罗成也没啥忙的,就是中途又去了一趟组装叉车的地方指导了一下。主要是有人对液压系统的不熟悉,所以不会变通,搞的一些很小的细节都在争论。赵主任那边带来的工程师,还在设计合理的路线图,但也需要时间。这前面五台叉车,布线路或者卡槽之类的,是有些不规范,但也就这样了。

  优化的事情得慢慢来,工程师也是需要计算的,以后生产的叉车,可能就会一开始就设置好口子,哪根管子哪根线从哪里过,都只需要对应口子直接无脑安装就可以了。

  现在的发展,罗成也感觉到了一个缓慢期了。限制太多,工厂的场地,配件的采购,自身的生产量。只能碰见一个事情解决一个,什么都需要依靠时间来磨了。

  姜组长他们目前还没离开,买了明天下午的火车票。研究所现在的名称又改了,改成变速器设计研发所了。

  可当他使用签到系统后,发现自己大意了,忘记把研究范围更精准一点,标明一下是六档变速器。搞的一签到,弄了三个档次的结构图,一个单齿轮的结构图,这个也有点用,就是摩托车上的那种,没有倒挡的。一个三档的图纸只有调节杆,这要是是整体组装结构图还行,起码能用在三轮货车上,直接有倒挡了。最后一个才算勉强不错,是六档的变速器调节控制线图纸。

  六档其实也可以称为五档,有一档是倒挡,后世很多六档手动档其实是七档。有一档是挂档的往上提,再挂一档变倒车。

  在没有涡轮增压技术弄出来之前,其实六档变速器就够用了。让人把研究室的牌子加了个六档两字,罗成在快下班的时候又溜了。

  提前下班好处是有很多的,大家也可以尝试一下。首先路上的行人不多,没有高峰期。其次你会体会到特殊感,别人老老实实准点下班,你能不准点,破坏规矩的人会有总凌驾于规矩之上的感觉。这感觉~~建议上班的尝试一下,细细体会就知道了。

  回家的路上,罗成感觉乞食者好像又少了,这前两天又是下雨,又是降温的。正常人都容易生病,何况在街道上乞讨的人,而这些人要是生病,结局几乎可以预定。

  不知道是否是心有所念,在路上内心还嘀咕着乞讨者感觉少了。这回到家门口,发现门口围了不少人,有几个大妈罗成都认识。

  等罗成靠近自家家门后,发现有一个乞丐盘膝而坐,就靠在自家大院门口,一动不动的。

  “罗厂长你回来拉,这要饭的可能不行了,下午的时候跑到你这边来的,之前还能看见抖动,现在好像都不动了。”

  “李婶,这~~我家门口死了一个乞丐?这怎么处理。”

  罗成望着这样的场景,头有些大,没见识过呀。乞丐蓬乱的头发,不长也不短,脸也缩在破衣服里面,分不清楚男女。

  “罗厂长,没事,去通知街道办就行。街道办的会带城区巡查队把尸体弄走的,不过有人看见这乞丐是下午自己走过来的,之前还抖动着呢。说不定没死透,要不要喊两人,把这乞丐搬开,丢前面那树旁边去。”

  李婶回应着罗成的话,这乞丐倒是会躺,知道往大户人家躺。这附近也就罗成住的院子好,要是碰到心善的,家里有人的,早点开门喂口米汤啥的,说不定人还能撑住。但能撑住又如何,多活一天少活一天罢了。

  这一动不动的,应该是死了吧。听到李婶的话,罗成立刻点了点头,饿死的人,他已经见过不少了,只是没怎么近距离看。这死自家门口,同情心是一方面,但怎么都是忌讳呀。搬去树底下吧,门口有具人的尸体,是膈应呀。要是动物的,就等兵子回来噶头烤着吃了。

  李婶也会巴结人,立刻喊了两围观的人去抬乞丐。

  “李婶,身子还有温度呢,好像还没死透,要不等等再搬。”

  我去,这话啥意思,没死透还不搬呀,非得等死自己门口再搬。但话又说回来,万一这乞丐能熬过去呢,毕竟没死,等下就因为搬动了,在那边树下可没一点遮风的地方。

  有些人讲因果的,要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对方少活半天,其实都是罪过。这人不死透,有些人还真不会乱动。这年头很多人不怕尸体,抬个死人没啥,但抬一个快没气的人,反而不愿意。

  再等等嘛,等凉了再说,可刚才要去抬人的人用手试了一下乞丐的鼻子,说还有气。不知道要等多久这气才能断。反正这样一动不动,在这样冷的天躺门口,绝对活不过明天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