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1 / 2)

  96、第九十六章

  汴都高门勋爵贵胄多如过江鲫,正如贺晏知伏法前对皇帝柴贞所言,大周要解决之事,非灭一门贺氏而可功成。

  放眼朝堂,三品以上官员起底者为家中世代诗书、五代仕宦,五品以上官员里找不到农工出身者,而即便是年轻官员里如凌粟般庶门子弟,入仕后也多寻找靠山以图发展。

  冬月中旬,二十二年第一场雪簌簌满华京时,随着分别纂刻了“周”、“大理寺印”以及“游龙”徽章的子母套章逐一盖在结案书最后“如律令”三个字附近,历经五个月调查的“六月谏”案正式宣布结束。

  有司最后一次为此忙碌。

  大理寺公布案件处理结果,吏部忙着朝中官员补缺调任,户部忙着接收大理寺转过来的巨额罚款与抄没,汴都府忙着清算前任府公康万青的问题,连汴都府辖下的街道司,亦收到上面公文被要求从严整改。

  所有机构按部就班有条不紊运行着,只国子监诸学子惴惴不安。

  在大理寺公布的六月谏案调查及惩处结果看来,此番处理的最高官是贪污受贿的礼部侍郎左吉泰,先帝朝至今四十余年时间里头回主动拉大员下马,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朝廷中枢打击贪腐的积极态度。

  除此之外,国子监学子惴惴不安,在于整个国子监现有体系因六月谏案而轰然倒塌。

  国子监最高长官祭酒董公诚以懈怠罪降官阶一级,调皇史宬任职,副长官司业赵盼飞、索吟论罪处以极刑,国子监丞郭忠国夺职罢官流放三千里,国子学、太学、广文馆等馆学各有官员伏法。

  经历过次次“大地动”后,学子们对未来迷茫而无措。为安抚众学子,皇帝与近臣商量要否亲自去趟学馆与学子们见见面时,吏部动作迅速给出“定心丸”,向中枢呈来拟订的官员调动情况。

  三台票拟,再呈天子,皇帝阅后很满意,朱批即着有司应办。

  礼部侍中潘广彭政绩优异,能力正当,补任侍郎之职;翰林院正五品侍讲窦勉连跃两级,以正四品阶调任国子监祭酒;大理寺正八品暂代评事高仲日擢调从六品国子监丞;翰林院分待官者下国子监诸学馆补博士、助教、掌教、直讲等缺。

  高仲日乃刑狱官,此番调任国子监是柴周有史以来头回从学教系统外补官的,律法之官插手学教,也是为防止再有六月谏案这种情况出现。

  打下国子监成立的内部小集团时,其涉案官员贪污财物之巨,利益关系之复杂,使见者尽皆惊骇连连,朝廷如此重教,年年拨巨款发展学馆,百姓们抱怨税多,闻用于学子身而无不称应该,却原来,却原来那套体系烂成那般样。

  汴都府府尹空缺是最后公布,吏部奉皇帝命秘密挑选争论良久,尚书陶骞亲自主持,在数百位候选人中严格筛选,最后选定陕州次牧副太守官周遥回来任职,汴都府衙门大堂那方官椅,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坐得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