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224(1 / 2)

  百姓,尤其农人,你只要给他些许让他看得见的实质性好处,他就会死心塌地拥护你,拥护你的江山社稷,这便是民愚则易治。

  康万青利用的正是这一点。

  他只字不提谁为百姓谋划的那些福利,不提谁为百姓颁布的那些惠民策,只在百姓面前装模作样干点无关紧要的鸡肋工作,脏活累活转而吩咐到下头各县衙去办。

  事情办得好,功劳全归他,事情办不好,他大方拉人出去顶包,顺便还能在百姓面前刷一波好感——你看嗷,这个官办事不行,我秉公执法把他撸下去。

  而今康万青来这波负荆请罪,面上看起来是他在认错,实则是以退为进,倒逼大理寺和吏部不敢给他履历添上皇啸秋冤假错案这个“污点”,同时还能大赚一波口碑和民心。

  这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算盘子儿都要溅赵睦脸上来。

  董之仪终于想起什么,使高仲日唤赵睦过来,趴下来与二人低语道:“他不是个好官,我见过他干坏事。”

  “什么坏事,可方便说?”赵睦神色温和而平静。

  董之仪稍有犹豫,高仲日眼力价极高地避开去,董之仪只肯单独告诉赵睦:“几年前,有人想从大牢里救个流放犯,求到我爹面前,我爹就是找到的这个康万青,他收了钱,偷换流放犯,我亲眼见的,那个流放犯打扮成仆人被带去书学馆交换,我不会认错,那人脸上有黥字!”

  “他们在书学馆交易?”赵睦问。

  “对,”董之仪道:“有时在算学馆,偶尔也在律学馆。”

  算学、书学、律学这些地方,都是国子监下辖司部,和国子学、太学以及广文馆一样都是为国家朝廷培养人才的地方。

  “所以你才想要告发?不惜背负上逆子名声,哪怕死后无葬身之地。”赵睦稍微仰脸看董之仪,直看进董之仪眼睛里。

  若是董之仪举报她父亲董公诚成功,董家家破人亡或从此家道中落,则名声传出去,人们明面上会称赞董家女大义灭亲,是个有勇有谋明事理的好女娃,背地里则会对董之仪避而不及。

  没人敢娶董之仪这样个连亲生父亲都敢举报的人进家门,董氏家族也会把这个丫头弃之门外,世道对女子严苛,如此一来,他日董之仪便是亡故,尸首也无处可安葬,因为她没有夫家,父家也不会要她。

  四目相对,那瞬间,董之仪从对方漆黑眼睛里看见了仿若神佛般的悲悯,以及一力救世而不得的苦楚。

  周围环境极其嘈杂,董之仪没有应声,不知该如何应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