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1 / 2)

  在母亲催促和其他同龄伙伴热情邀请下,秦女与大家一样盛装出门过冬至节。

  秦女出门后,路上行踪悉都有迹可循有人可证,直到几个女孩决定买水灯到河边放灯许愿。

  灯摊上许愿水灯各式各样,女孩们挑花了眼,你喜欢那个我喜欢这个地选来选去,大约么叽叽喳喳挑选半个时辰,每人都买到自己满意的许愿灯后,大家发现秦女不见了踪影。

  她们在附近看一圈,没发现秦女,以为她是独自走远,大家想着买了灯定会去河边放,遂决定到放水灯处边放灯边等秦女。

  又一个时辰,仍没见秦女身影,女孩们这才六神无主地去秦家找秦女父母。秦夫子要报官,秦夫人不同意,怕女儿清白名节有损。

  及笄的黄花大闺女,热闹处平白丢一回,再找回来指不定有什么闲言碎语等着,秦家遂只私下组织人手寻找。

  报官是在三日后,秦家人寻找无丝毫线索,秦夫人不知听谁嘴碎说了些难听话,惊惧忧虑愤怒齐齐攻心,人一下子给刺激疯了,秦夫子顾不得其他许多,终于选择报官。

  为时已晚。

  秦夫子教书半生,虽不敢说桃李满天下,教出的学生也不少,秦夫子教书严格,育人严谨,学生们在他手里时“饱受折磨”,学成离开后受益匪浅,提起秦夫子,学生无不敬重。

  于是乎,三衙禁卫、三营戍卫、汴都府差、汴城下辖二十余县的官生吏员自愿帮忙找,大理寺和刑部里的秦夫子学生闻讯后,亦在发往全国各地的公文中夹带一二则寻人消息,偶尔谁领公务跟官长下到外头巡盐查税,也都会随身带上张秦家小妹画像,走哪儿问哪儿。

  秦女是秦夫子夫妇独女,夫妻二人此生唯一的孩子啊。

  四年来,秦夫子卸职辞官,一边照顾疯妻一边到处寻女,夫子未曾停下寻找女儿踪迹的脚步,秦门学生们亦不曾放弃过大海捞针的希望。

  奈何始终杳无音讯,就像人间蒸发般。

  赵瑾所知都是从官方角度出发,赵睦也不知自己为何要抓着这件事往下问,晚上去其蓁院吃饭,她又向母亲陶夫人问起秦女被拐案。

  母亲所知皆是夫人们之间所传言论,三分真七分假掺和着,听起来跟说书人口中故事般曲折离奇,赵睦抽丝剥茧听,最后也没怎么听出有用消息。

  饭罢,又稍坐陪母亲闲聊片刻,赵睦告退离开,走到院门口时被吴子裳追上,问:“怎忽然想起问秦家姐姐?”

  赵睦也说不上原由,干脆道:“随便问问。”

  说罢一时无话。

  自赵睦离家五年再归来,阿裳与她明显变得生份,不仅不会再一见面就喊着“哥哥”跑过来往她怀里扑,甚至跟老二老三关系比与她都亲近,以前,以前阿裳每见她,都会高兴地喊哥哥,用跑的来见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