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冷暖自知(1 / 2)

汪书记对秦榣峰写的这篇《龙溪赋》非常满意,特意安排云龙区弄了一面长方形的石头置于龙溪公园内,将《龙溪赋》全文刻在石面上。

这一次,秦榣峰可谓一战成名。在汪书记对其大加表扬的加持下,武秘对他自然是更加信任与器重,黄科长及科室的同事、其他科室的同志们也都对他的才华赞不绝口,并一传十、十传百地提升了他在外单位的知名度。

可命运并不会因为人们在某方面表现优异,就必然回馈他相应的收获。

那段时间,他总是被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扰:为什么领导一方面在充分肯定他的工作表现,另一方面却只是一味地给他画饼,在干部提拔晋升的实际行动中,总是没他什么事。

他的心情因此更加复杂了,迷茫、无奈、郁闷兼而有之。而最让人觉得恼火的是,这种迷茫、无奈、郁闷,还总是如此让人难以启齿。任谁也不可能跑去问领导,“我表现如此优秀,你为什么不提拔我?”

即使这世上真有这种人,那也不可能是他秦榣峰,他干不出这种事来。但要说他心里对此一点抱怨都没有,那也是哄鬼的。因为对他来说,被提拔或重用绝不仅意味着职务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在一个更大或更高的平台上,发挥他的才能,释放他的能量,体现他的价值。当然,通过这种外在的表现形式,他也能获得一种被别人认可的成就感。对于这一点,他从来没有否认过。

正是这种想法与现实的距离,让他在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之外,难免会生起或多或少的迷茫、无奈与郁闷,尤其是在看到那些无论辛苦程度还是工作成效都不如他的人,一个一个地被组织“青睐”时,他的心情更是五味杂陈。

他不想追究个中原因,因为他知道,这不是他能想得清楚的。退一步说,即使他搞明白了又能如何?可以说毫无实际意义,甚至还会让他的心情更为复杂。他同时也明白,在这个庞大的体制内,和他有着同样遭遇和处境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因此,他不想非议什么,也不能非议什么。他觉得,在这事上,不管是一味牢骚抱怨还是自暴自弃,都是不明智的,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相反,只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如果选择因此一味牢骚抱怨,就会让领导觉得觉悟太低,功利心太重。如果选择自暴自弃,那领导们就会认为这种人难成大器,幸好当时没提拔他。当然,秦榣峰也不是这样的人,如果因此而一味牢骚抱怨或者自暴自弃,连他都会看不起自己。

在这种想法的作用下,他只能通过适时的自我调节来让自己的情绪最大限度地保持稳定。

心理暗示便是他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在这方面,他专业的哲学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总是反复提醒自己,不要心浮气躁,而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以平和而又积极的心态来看待进退留转之事。他因此反复告诫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存在即是合理,一切事情皆有其因果,组织和领导在提拔干部时没考虑到他,一定是他在某方面的“因缘”还未成熟。

他进而认为,一个人在原地不动时,更要保持思想上、作风上的纯洁性,更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当下的工作,甘为他人成长进步当“绿叶”、做“嫁衣”,以退为进,养精蓄锐。因此,一个人越是觉得不如意,越需要沉着稳重,越需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不仅要看一时,更要看长远。

他觉得,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对一切升沉和得失都泰然处之,用平静安然的心情欣赏花开花落、浮云聚散,从而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也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在反复锤炼中涵养更为深厚的底蕴,为自己争取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奠定坚实基础。

可人的矛盾和荒谬之处还在于,对于有些事,道理都懂,但要真正做到又谈何容易!毕竟,他秦榣峰也只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充其量是一个读过不少圣贤书的凡夫俗子。

那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让秦榣峰更加真切地体验到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无力、无奈和无助,更加理解了“理或顿悟,事需渐修”的深刻之处,也更加明白了“在事上磨炼”的重要意义。

事实已然一次次地向他证明,如果一个人修养不到家,在很多事上,不过是懂得一个道理而已,难以让其真正升华为融入骨髓和血液的“境界”,难以真正让那些“道理”成为指导实践的“思想”。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无法保证那些对“理”的认识和体验自始至终不退转、不减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