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境界之思(2 / 2)

到底要怎样活着才更像人生?要怎样做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要怎样做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而有意义?工作、家人、朋友等到底要怎么排序?这些就是他在那段时间反复思考的问题。

这些问题,让他想起了王国维的“三重境界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段话,他记了很多年,也说了很多年,但对于其中的深意,他还缺乏较为深入的思考。人就是这样,不经历一些曲折坎坷,便不会沉下心来认真思考某些问题。即使之前读过不少书,也会由于缺乏阅历和思考,难以形成系统的思想。而在此之前,他(她)头脑里存储着的那些文字,不过是冷冰冰的“死物”,难以融入他(她)鲜活的血液之中。

而现在,到了他不得不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了。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西风”与“碧树”之间的矛盾,亦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正是这种矛盾,让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不能自已地陷入深沉的迷茫与孤独之中。这份迷茫与孤独,是人们自觉到学问、人生本可以达到某种高度,却又同时感觉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所适从的无奈与迷惑,一心向上却又难以改变现状,自有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茫感和无力感。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迷茫之后的清醒与决绝,是终于瞄准目标并为之不断奋斗精进的孜孜不倦、百折不悔。这份清醒与决绝,让人们丝毫不惧“衣带渐宽”,不惧“消得人憔悴”,自有一种“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与执着。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是经历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后实现“蓦见”的惊喜,是在茫茫人海中、在千万次寻觅后突然发现“那人”的欢欣。这份惊喜与欢欣,让人们在苦苦追寻后终于体验到心心念念的的顿悟与释然,自有一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愉悦与美好。

经此三境界,人们方能筑牢“安身立命”的根基,真正确立起自己未来的方向,从而在“不惑”与“知命”的从容境界中,义无反顾地成就自己的人生。

秦榣峰知道,他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第一重境界之中。他就像是一棵“碧树”,在“西风”苍劲的吹拂中不断凋零。如果不在这个阶段做足必要的准备,他极有可能迟迟等不到属于他的春天。

对此,秦榣峰已作好心理准备,即使他将在迷茫中愈加孤独,他也要在孤独中上下求索,在求索中不断进步。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把理想与现实、事业与婚姻等事关人生幸福的大事都搞通透并处理好,纵使这条路充满无数艰辛和未知,他也不会退缩。

“谁让咱生而为人呢?”他在心中默默念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