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境界之思(1 / 2)

在黔州大学期间,他们原本就存在很多问题的婚姻关系不但未得到缓和,反而愈发变本加厉。正是这些日积月累的“小摩擦”,不断发酵升级,促使他们的婚姻终于走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这就好比一个气球,如果只知道老往里面吹气,而不考虑它的临界点,不懂在适合的时机放放气,那这个气球必然会在一口气接一口气的持续作用下被撑爆。

秦榣峰经过思考发现,几年以来,他们之间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两人关于社会交往的看法截然不同;二是两人“三观”存在较大差异,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性格”迥然不同。所谓“三观”不合,大多也是由于各自的性格所致。

关于第一个问题,秦榣峰的看法是,社交非常重要。他总是这样说,“连马克思他老人家都说了,‘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充分说明,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本质。因此,人们不可能独立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之外。”

也正是基于这种想法和认识,秦榣峰的社交活动总是比较频繁,交往的对象也比较广泛,可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在他前妻看来,秦榣峰这些所谓的社交活动,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同样的,他那些交往对象,不过是一些“狐朋狗友”。

她前妻的看法是,只要一家人过好小日子就行,没有必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社会交往上。因此,对秦榣峰的一切社交活动越来越反感,越来越难以忍受,导致他俩常常因此发生争执。

尽管秦榣峰不止一次地向她灌输这样一种观点:人生在世,不可能不求人,多个朋友多条路,不要觉得有些社交没有价值,也不要认为有些朋友没干“正事”,就轻视社交和这些朋友,没准某一天遇到某件事,就只有这些“狐朋狗友”才能帮忙解决。因此,就算抛开“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这一高大上的论断不说,即使是站在人们需要借助外力从而让自己活得更好这一世俗层面而言,交往也显得尤为重要、必不可少。

他总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有遇到事了才会想起朋友,而在没事时就刻意和他们保持距离,这种行为本身就不厚道,向来为他所不耻。

可他前妻觉得根本没这个必要,一个普通的小家庭,能遇到什么事。为什么非得花这么多精力在交往上?两种观点可谓针锋相对,分歧越来越严重也就可以想象了。

关于第二个问题,其实是第一个问题的延伸。

正是因为秦榣峰的社交活动总是那么多,导致他陪伴前妻和女儿的时间被大量挤占。为了缓和这个矛盾,他在参加部分社交活动时,会主动邀请她们娘俩一起去,想着这样可以兼顾家人和朋友。可让他难以理解的是,她前妻根本不愿意和他一起去参加那些社交活动,只是一个劲地反对他。

以秦榣峰当时的性格和想法,他做不到不去参加那些社交活动,偶尔一次可以,但时间一长,他就觉得他好像被世界孤立了似的。因此在大多数时候,他仍然坚持选择去陪朋友。这就导致他前妻觉得他是一个对家庭极不负责的人,心里只有朋友,没有家人,进而认为他的三观有问题。

就这样,分歧越来越大,争吵越来越多,以至于相互对彼此都觉得无语至极。于是,便开启了他们常达四年的冷战模式,直到离婚。

这段婚姻的结束,让秦榣峰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切的体验,也促使他对人生进行更为深刻的思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