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崭露头角(1 / 2)

“印心”之后的那段时间,秦榣峰总在思考着一些事情,其中之一便是如何在事上磨练,铸造强大内心,为安身立命提供强大支撑。

他认为,真正强大的内心,需经得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考验。而欲铸造强大的内心,则必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这样才会有切实的收益。如果只喜欢宁静安逸的环境,而未经受过各种复杂环境的磨炼,遇事便会忙乱,终究不会有长进,难以行稳致远。

他进而认为,所谓“急中生智”者,其“智”亦非自天外飞来,而是平时学问纯笃、器识宏深所致,此即谓“厚积薄发”。因此,人应该经历各种事情的磨练,才能立足沉稳,方可“养得此心不动”。

想到这里,秦榣峰在心中默念了一遍阳明先生的谆谆教诲:“用兵何术?但学问纯笃,养得此心不动,乃术尔。凡人智能相去不甚远,胜负之决,不待卜诸临城,只在此心动与不动之间。”他认为,正是在“此心动与不动之间”,藏着成败胜负之分、天上地下之别。他越是思考得深入,越是被阳明先生的“心学”所深深折服。

他进而想到,一个人欲在事上磨炼,必须做到知行合一,绝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从古至今,但凡只知读书而未能将所学落实到实践者,绝难成为真正的人才。他不允许自己犯下阳明先生当年为了验证“格物致知”而去“格竹”,把自己弄得一身毛病的错误。

思考使人深邃。在反复的琢磨中,秦榣峰越来越理解恩师所谓“红尘即道场、处世即修行”以及“遇事修性、遇人修心”的深意。当这些思考深深地融入秦榣峰的血液与骨髓后,他在工作上也就越来越觉得得心应手。

进入市委办信息科一个月后,祁科长便把《凉城信息》的编辑工作交给他独立完成。同时,他报省信息的采用率也越来越高,他以因此越来越被科长器重。

同事们都夸他很能干,市委办公室的领导也对他的名字越来越熟悉。但秦榣峰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觉得心里还有一丝隐隐之痛,他还在为没弄好第一篇报省信息的事而自责,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仍觉得现在的表现,不足以完全弥补他当时犯下的低级错误。

他需要一个更好的机会,一次更为完美的表现。

“榣峰,你进来一下”,秦榣峰在听到祁科长的召唤后,迅速走进科长办公室,听科长断续说道,“我有个想法,你不是产业园区来的吗,我们就尽快着手弄一篇关于我市产业园区发展的调研报告,这也是领导近期比较关注的点,如果写得好,我想领导们会很感兴趣的。”

“好的,科长。我一定认真准备,尽快着手弄,争取把质量搞得好一些,能够引起领导重视,真正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

“嗯,该下县区去跑的就去,多了解点实际情况,多获取点一手资料,这样才写得准、写得实。要车的话就给我说,我给你做好后勤保障。”

就这样,秦榣峰终于等来了他想要的机会。他要借这次机会,彻底消除那次错误在他心里产生的阴影,并让这次机会,成为他在市委办公室(而不仅限于信息科)真正崭露头角的新起点。

他在心中一次次地给自己鼓劲,必须全力以赴地完成好这次任务,绝不能出现任何闪失。他开始认真收集、查阅资料,不管是市内的还是市外的。同时,下沉到市内的几个重要园区开展调研,向有关人员全面了解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在此过程中,他特意向老东家的几位领导请教了有关问题,获取了不少“含金量”极高的信息。之所以说“含金量”极高,是因为这些信息通过座谈或听取汇报等常规方式难以获取。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同志在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时,总是有很多顾虑,选择性地回避他们认为不应该或不适宜向领导提及的那些问题,致使他们所汇报的内容不过是想汇报内容的冰山一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