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与师印心(1 / 2)

在被祁科长严厉批评后,秦榣峰深刻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他暗下决心,坚决不让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于是,他非常果断地拨通了那个曾经“忽悠”过他的电话。“您好!我是市委办信息科秦榣峰,现在要请你们报一个材料,内容是……”

“不是给你说过了,我们手里没有这东西吗,你怎么又打电话来了?难道又要把前两天报给你们的材料再报一遍?”

“不好意思,我不要你前两天报的材料,我要新的,具体要求我上次给您说过了,还需要再重复一遍吗?”

“我们真没有,拿什么报给你?”

“您如果觉得我是一个新同志,好忽悠,那我就只好请我们领导直接给你们局长打电话了,由领导出面去要这个材料,您看怎么样?”

“哦……嗯……这样啊,我觉得没这个必要了吧,这种小事就不要麻烦领导了,他们都很忙,我马上调度县(区)局的,下午就梳理出来发给您,您看怎么样?”

“那您辛苦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果然,秦榣峰当天下午就如期收到了想要的素材。他根据新的素材重新调整了那篇信息,顺利过了科长那关后便及时报省。两天后,省委办公厅信息处回电话了,让他们再调度一个数据,并认真核实原有数据,这就意味着那篇信息被省采用了。

这个结果,算是为秦榣峰前两天犯下的错后补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

这件事过后,秦榣峰认真复盘了读研以来的经历,尤其是其中的一些重要节点及重要事件。他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与哲学的关系——到底怎样才能将所学所思所悟与所践融会贯通,怎样才能用“智慧之学”指导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心动不如行动,他用了半个晚上的时间,写下《与恩师书》一文,并即时发给了他的研究生导师,以期恩师为其印心。其文如下:

光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峰已离校一年有余,而所学甚微、所悟甚浅、所行亦愚,羞愧之感与日俱增、不能自已。

佛家谓缘起性空,世间一切本无自性,皆因因缘合和而起,故不必执着于假有幻相。然,此非言善恶无别、是非无异也。何耶?前者言体,后者言用也。就体而言,一切皆空,而发之为用,则为林总之妙有也,此即所谓“真空生妙有”也。然,依中观言,空有不二,不可偏执,此即《心经》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者也,亦即禅宗所谓“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者也。如依道家观点言之,则如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也,亦如庄子所言“道在屎溺”是也。由是观之,道与器不可截然分别,无离道之器,亦无离器之道也。故形上形下本来圆融一体,恰似手心手背,一而二,二而一也。

近来,读西田氏《善的研究》一书,竟觉热血沸腾,激动不已。深为其“纯粹经验”之说所吸引,亦略知其与佛教“量论”、阳明“心学”和布氏之“心理现象”思想之渊源,故每有会通之处,便如茅塞顿开,全身畅快,欣然忘食!此可谓人生之大乐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