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小受打击(2 / 2)

然后他瞬间就变得镇静起来,声音明显比刚才大了许多,“科长息怒,确实是我没弄好,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马上重新调度素材,今晚就加班把这条信息弄好,明天一早就送您审定。”

祁科长听他这么说后,情绪明显平静了许多,估计同时也是感觉到刚才的话说重了,于是就刻意压低了声音,“好吧,明早给我。提醒你一点,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将就应付,这种想法一定要改,这不是你原来所在的产业园区,这是市委的中枢,是领导的参谋部,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敷衍。”

“是的,是的,科长说得极是,是我态度不端正,我一定改正,下次不再犯类似的错。”秦榣峰边说着边在科长的示意下退出了他的办公室。

这是秦榣峰自改行以来被骂得最严重的一次,以前在产业园区时,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受到肯定和表扬,即使工作上偶尔有点小瑕疵,领导们也会看在他平时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效的份上,心平气和地跟他交流,生怕说重了会打击他的积极性似的。

尽管他刚才用近乎阿Q一般的方式暂时性地缓解了内心的压力,但因工作没做好被领导批评这事还是让他非常不舒服,尤其是冷静下来想后更觉得不是滋味,更是对自己不满意。

他想起了上次挨批时还是在读研期间,应该是研二的上学期。那段时间他们班的七个同学老是被某老师批评,说他们态度不端正,不学无术还自以为是。尽管当时大家都清楚,他们全班一起挨骂的起因,主要是由于其中两个同学老是不按老师要求学习,导致对不少专业知识的理解有偏差甚至是完全理解错误。这也就算了,更让老师恼火的是,二位小哥每次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搪塞应付她,甚至有时还觉得他们是对的,是老师的方法不对。

这样僵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两位小哥依然我行我素,这就让老师愈发生气,于是作了一个决定:让全班七个同学都必须在课后整理她的上课录音。包括秦榣峰在内的另外几个同学就觉得受到了牵连,整理录音时就有情绪,没太用心去弄,只听个大概,部分细节就没整理出来。偏偏老师记性又非常好,但凡她上课时说过的,她几乎都记得。

这就不得了了,所有同学都被一顿痛批,“我说的最重要的地方都被你们吃了?知道那些话里蕴含的深意吗?全部重听!”就这样,他们开启了长达半个学期的录音整理模式,同时也开启了师生关系极不融洽的暗黑岁月,由听录音不认真扩展到学习不用心、态度不端正、没有半点研究生的样子……关系最紧张时,老师看他们哪都不顺眼,对秦榣峰的评价也从刚进校时的“有慧根,是学中国哲学的好苗子”变成了“自甘堕落的废物”。

就是在这个阶段,秦榣峰练就了他面对批评时“自我调节”的功夫。比如,有好几次挨批时,他都会看着老师因生气而变得通红的脸默念:“我看您能生气多久,亏您还是中国哲学的老师,一边每天教我们修心养性,一边又随时上演情绪失控的好戏,还好意思说‘金刚怒目’……”

也正是在这个阶段,秦榣峰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对自己进行深刻反思:不管其他同学怎么样,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别忘了自己读研的初衷!即使老师用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自己,但这并不说明是老师存在问题,而恰恰相反,应该是自己的问题,对的,只能是自己的问题!作为学生,必须全力以赴地适应老师的方式,而不是相反,让老师来适应自己。更何况,他们那么博学,又教了那么多年的书,带了那么多研究生,用的教学方法自然有其道理。他开始认真思考老师说过的“金刚怒目”这个词,得出的结论是,老师是对的——“慈眉善目”是一种教育方法,“金刚怒目”也是,目的就是为了度像他这种“我执”心过重的蠢货……

可以说,正是这段思想历程,深刻影响了秦榣峰的思维方式,让他在面对别人的批评或非议时,总是能想起并践行孟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至理名言。当然,也总是能让他以合适的方式“自我调节”、舒缓压力。他认为,这样做对自己大有裨益,既能正视并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又不至于让自己太压抑。于是,就出现了刚才与祁科长“对话”的那一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