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麦收75(2 / 2)

随着气温的高涨,一年一度的麦收也拉开了序幕。

民以食为天,在桐阳地区,麦收是重中之重,所有的事情都要为麦收让路。

各级学校开始了为期一周的麦假,除了初三和高二的毕业班学生之外,其他各年级的学生,上到高一,下到小学一年级,都要下地帮助家里进行麦收。

这是一场全民的战争,在温饱面前,其他的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

赵家全家齐上阵,男人们忙着收割运输麦子,女人和孩子们则跟在男人的身后,捆绑麦子并捡拾遗漏的麦穗。

父子四人则是往返于麦地和麦场之间,将收割的麦子运到麦场里堆成麦垛,再经过晾晒和石磙碾压脱壳,趁着有风的时候扬麦装袋。

经过了四天三夜的忙碌,总算是将麦子收到了家里。

赵长兴细算了一下,今年亩产三百五十二斤,比去年还少了一些。

赵长兴把这一切,都归咎在春季少锄了一遍草上面。

对于赵卫国来说,今年不但要给自家收麦子,还要去郭家帮忙。

赵家养的有牛,拉麦和拉石磙都不用人力,干起活来也事半功倍。

郭家那边就不一样,什么家当都没有,郭守义又是个病怏怏的身子,只能做些捆麦装车之类的轻活。

其他所有的活计,都落在郭燕秀一个人身上。

赵家十八亩地已经收拾齐毕,郭家那边刚刚把三亩多的麦子从地里运到麦场里。

赵卫国过去,顶着胡岗村上人奇异的目光,又将晾晒、碾麦、扬麦的流程重复了一遍,花费了两三天的功夫,才算是忙完。

其间还在麦场遇到了那个一直骚扰郭燕秀的胡老五,对于郭燕秀和赵卫国的婚事一直耿耿于怀。

只不过,他自知打不过赵卫国,也听人说过赵家背景的传闻,只敢在人群背后说些见不得人的酸话,却不敢再当面大放厥词。

连着八九天的体力活,饶是赵卫国年轻力壮,也有些吃不消。

好在赶在麦收之前,夜校那边的学习已经结束,一个班的同窗聚在一起,简单的开了个结业典礼,各自留了地址,领了结业证书就各自散去。

对于赵卫国来说,夜校的这三个月,可谓是收获满满。

几位授课老师教了不少实用的技术,听说他有心搞养殖,几位老师也都给予了帮助,施老师不但给他提供了低价的鸡苗,后续还经常关照他,询问鸡苗的生长情况。

还认识了来自于各个公社的农业技术骨干,尤其是在农校宿舍住宿的这几个月,认识的那几位农校应届毕业生,这些都是他意想不到的收获。

若说有什么遗憾,自然是没有求来心仪的鱼苗,致使他的养鱼计划临时搁浅。

不过这事儿是时代的局限,不可急于求成。临走时,他也记下了几位老师的联系方式,说不定在日后就能派上用场。

回到家后,他顾不得休息了一日,去鸡舍将老太太替换了回来。

几日没来过这边,似乎公鸡又长肥了一些。

原本纤小的鸡苗,经过了几个月的培育,已经长成了大公鸡的样子,每个足足有两三斤重,可以拿到市场去卖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