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婚事76(1 / 2)

不过赵卫国并不急着出售,按农校施老师的预计,这批鸡苗能涨到三斤以上。

再长上一个月,等公鸡卖相好一些,那时候更能卖出价钱。

他细细盘算了一遍,如今鸡舍里还有七十多只公鸡,按一只五元来算,全卖出去就是三百多块,除去人工、饲料成本,净利润起码在二百元左右。

这样算起来,似乎养鸡收入也还不错。

他暗暗下了决定,等结婚分家之后,去城里找一下施老师,再订上一批鸡苗。

当然,如今积累了不少经验,等这一批卖出去,下一批就不能只局限于一百只,怎么着也得养上五百只。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几天后的婚礼。

想到几天后的婚事,赵卫国的心底一阵欢欣雀跃。

这不但是赵卫国的人生大事,也是赵家的大事。

在农村,红白喜事办的好坏,关系到一家人以后的名声。即使是在条件差的家里,遇到红白事,哪怕摆不出排场,也决不能闹出什么岔子。

赵长兴是村上的老召客,又是远近闻名的体面人,平时谁家有事都是请他过去主事。

如今轮到自家儿子头上,一丝一毫都不能疏忽。

刚收完麦,赵长兴没有休息,强打起精神,谋划起请客的细节。

不止是赵长兴,为了办好这场事,一家人都忙前忙后,生恐出了什么纰漏。

已经嫁出去多年的大姐赵卫焕和二姐赵卫玲提前回了娘家,帮助父母张罗婚事。

就连上初三的赵玉凤,也专门请了两天假,忙着给三叔布置起婚房。

只有刚回来的李红梅,对赵卫国的婚事很是有意见,找到机会,总想着来两句冷嘲热讽。

一想到郭燕秀平白拿了她的好处,最后却成了她的弟妹,就心疼起她的二十块钱来,甚至还起了讨要回来的心思。

不过随即又想到,等赵卫国结婚之后,公爹马上就要分家,终于要摆脱这一大家的拖累,又觉得去年的二十块钱没白花。

到了五月十一这天,一切都准备停当。

十一婶带着一众女眷,缝制了八双新花被子,提前送到了郭家;

七娘和十二婶忙活了半日,在床上摆满了红枣、花生、核桃和莲子;

四伯赵长明和赵卫山俩人合伙宰了一头猪,已经将分割干净;

十一叔提前一天在院子的角落里盘好了锅台;

十三叔赵长选长年给各家宴席做菜,是明日婚宴的大厨,已经磨好了菜刀和案板,一展身手。

接亲的车更是简单,赵卫国托了黄志强的关系,找了三辆大型的拖拉机,在这个流行自行车接亲的年代,开出去风光无限。

桐阳县自古以来的传统,在结婚这天,为了让新郎养精蓄锐,除了拜天地入洞房之外,其他的事情都不需要新郎操心。

五月十二一大早,由赵卫中带着接亲的队伍出门,赶往胡岗大队。

尽管郭家的族人也从临潭县赶了过来,但一来人生地不熟,二来也不愿意多事,像拦门等风俗一律都节省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