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新的门路43(1 / 2)

“那施老师,照你的看法,咱们桐阳地区的农业,如何发展会比较好呢?种果树的话,又该种什么品种?”

施永基对着赵卫国点了点头,以示赞许。

“果树成长周期长,经济效益转化慢,没必要去种果树。再者,平原地区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种果树的话,确实有些浪费。眼下最没有风险的,就是种粮食,可粮种是个大问题,不解决良种,就没法高产。想要发家致富,养殖是不错的选择……”

说到这里,两个学员有说有笑地从门外走了进来,施永基抬腕看了看手表,笑着看向了赵卫国:“这马上就要上课了,你们要是有兴趣,私下里可以去找我,我的办公室,张大贵知道。”

短短几分钟之内,又有几个同学陆续进了教室,等到上课铃响,教室里竟也坐了十几个人。

施永基对此情形似是司空见惯,有条不紊地讲着准备好的课。

等下了课回宿舍的路上,张大贵这才后知后觉的问道:“赵哥,你突然问种苹果,是想找致富的门路?”

赵卫国顺着他的意思点了点头,“是啊,我就是看苹果贵,想着种苹果会赚钱,随便问问,没想到让你白挨一顿训斥。”

张大贵的脸上有些羞赧,“还是我没学好,胡乱说了一通,施老师这个人,最是较真,被他训斥也是应该的。不过老师没说错,想发家致富,不一定非要种果树。”

“我想养鱼,就是没有鱼苗的门路,来上夜校,就是想看看有没好的路子。”

这几日和张大贵混熟,赵卫国也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

在他穿越过来的那个年代,不论饭馆还是农贸市场,各种各样的鱼应有尽有。

眼下的桐阳地区,因为年代的限制,并没有太多的鱼类品种。河沟里多是鲫鱼、鲶鱼和黑鱼,偶有公社挖了鱼塘人工养殖,养的也都是鲢鱼和鳙鱼。

而在酒店饭馆,吃的最多的是鲤鱼和鳙鱼。

鲤鱼彩头吉利,可惜肉糟刺多,一般只出现在喜宴上;鳙鱼俗称大头鲢子,一个鱼头占了三分之一的重量,胜在便宜。

而食料简单、繁殖力强、肉质鲜嫩的草鱼,因为时代的原因,还没有在人工养殖里普及。

赵卫国问了公社的农技所、县里农技局,都没问到鱼苗。他这才把主意打到了农校这里,看看农校里有没有相关的门路。

听了赵卫国的想法,张大贵突然停住了脚步,恨铁不成钢说道:“嗨,刚才你怎么不说呢?施老师就是养殖专家啊,他上学的时候学的就是畜牧兽医,他那里,肯定有不少的门路。”

赵卫国也是意外,他听施老师两节课了,讲得都是种植小麦玉米的技巧,没想到主业竟然是畜牧兽医。

经张大贵这一提,赵卫国一下子来了兴致,本着事不宜迟的想法,第二日白天快到午饭的时候,拉着张大贵一道去了桐阳农专的办公楼。

见两人这么快过来,施永基也是有些意外。他拒绝了赵卫国吃饭的提议,只是领着两人去了自己的办公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