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借衣服相亲(1 / 2)

从九月种完麦子到开春二月,是属于种地人的悠闲时光。

以往没有包产到户的时候,大队趁着农闲,组织青壮疏通沟渠、开垦荒地,为明年的耕作做准备。

眼下包产到户,大队对各家各户的影响越来越小,甚至于一些个性强的人,不再理睬大队的号召。

赵营大队的支书赵明泰,也乐得清静,索性当起了甩手掌柜,将大队的活儿分发给了各小队。

虽然已届深秋,早晚的风里间或有些凉意,不过离冬日还有些时日。不冷不热的天儿,最适合四处走动,人们趁着这段时间,过起了自家的小日子。

许多人家把自家房前房后产的瓜果蔬菜,拿到集市上去卖,换一些微薄的收入;也有些条件稍好的人家,趁着物资丰富的时候,到集上淘一些便宜的东西,为过冬做准备。

集上的人突然多了起来,偶尔还能看到留着中分的小青年,三五成群地在集上四处晃荡。

这个时候,也是男女见面相看的高峰期。

平日里父母长辈只顾着在地里刨食,无暇顾及儿女的亲事,而霜降前后的暮秋,天气不热不冷,地里也没了活计,无疑给青年男女提供了相亲的黄金时间。

只要男女第一次见面看对眼,再处上一两个月,彼此见了家里人,到了腊月里,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摆酒结婚。

赵卫国的第一次相看,就是在这样的时间里进行。

按他大嫂李红梅的想法,肯定是想让他尽快定下亲事,最好是年内办了酒席,接下来的分家也就顺理成章。

然而自从分家被摆在明面上之后,对于赵卫国的相亲,除了赵卫中和李红梅比较热衷之外,赵家的其他人,包括赵卫国自己,都是兴趣乏乏,谁也不想让大哥一家独吞了那笔防疫费。

到了九月十五这日,赵卫国也不做准备,身上穿的还是从大哥那里传承下来的旧衣,起码有十几个年头。

布料是由土布缝制的,因年深日久,原本深蓝色的裤子,已经洗的不像样,膝盖处泛出了惨白的颜色,上衣好几处显眼的地方,还打着好几块补丁。

不过早上他出了房门时,遇到了二嫂周彩娥。

眼见着赵卫国一身寒酸,周彩娥虽不愿让大嫂遂了心愿,还是拿出了赵卫民结婚时买的呢子大衣。

庄上的年轻小伙儿摊上这种事,哪个不是把自己打扮的花里胡哨,生怕姑娘看不上眼。赵卫国倒好,这一身衣服穿出去,怕是姑娘见了都会心里打鼓。

传扬出去,丢的是一大家子的面子。

在二嫂的劝说下,赵卫国接受了她的好意,将二哥的大衣套在了身上,扣了扣子,正好遮挡住了裤子。李红梅破天荒的大方了一遭,将赵卫中的上海手表借给了赵卫国带上。

人靠衣裳马靠鞍,大衣加上手表,再加上父亲的二八单杠,赵卫国显得精神了许多,颇有些公社干部的派头。

到了约定好的地点,刚刚过了九点。

出乎赵卫国的意料,郭燕秀竟然比他到的还早,她正站在河边的一棵柳树下,不住地四处张望。

看这样子,女方还没有来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