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有姐在,这事儿准成(1 / 2)

听到“赵二秀才”这个称呼,赵卫国就知道,来人肯定不是赵营大队的人。

在赵卫国的祖辈,赵钱营同一脉出了两个秀才,震动了十里八乡。

为了方便区分这两位秀才,人们便根据年龄,冠以“赵大秀才”、“赵二秀才”的称呼。

那位赵大秀才,按族序而论,赵卫国该叫一声大爷爷,而赵二秀才,就是赵卫国的亲爷爷。

到了赵卫国父亲这一辈,大清已然灭亡,没了科举,自然不用再考秀才。

不过,这两位秀才都培养出了有才华的儿子,秀才的称呼也随之传了下来。

那位赵大秀才的三儿子赵长禄、赵卫国的七叔,五十年代考进了国内一所很有名气的大学。只可惜去了一年,就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遣送了回来。

而赵卫国的父亲赵长兴,高中毕业后投了军,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自赵长禄入了大学,赵长兴心里便结了疙瘩,总觉得低赵长禄一头。

其后赵长禄的大学虽然黄了,但赵长兴还是忌讳“赵二秀才”这个称呼,一听到有人这么叫他,就会不高兴。

这么多年来,大队里的人都知道这个忌讳,决不会当着赵长兴的面儿喊出这个称呼。

在确认了没有走错门之后,那女人饶有兴致的盯着赵卫国看了好几秒,脸色突然就古怪了起来,就连说话也带着一丝玩味。

“我叫郭燕秀,黄庄大队的妇女主任,想必你也听说过我吧?”

赵卫国觉得这女人简直是莫名其妙,她又不是什么声名显赫的大人物,凭啥要所有人都认识她?

黄庄他倒是听说过,就在赵钱营东边三里开外,这个黄庄的妇女主任,突然找上门,还指名道姓的来找他,怎么想都透着古怪。

赵卫国正要开口说话,大嫂李红梅却是从东屋里走了出来,迎向了郭燕秀,笑道:“你就是郭主任?哎呀,你看看我,只顾着在屋里瞎忙,忘记出门迎接了,你可别见怪呀!”

“你就是赵家嫂子吧,我不请自来,没耽误咱家里干活吧?”

两人寒暄着,李红梅并没有将郭燕秀带到东屋,反而是领着她朝堂屋的方向走了过去,不禁让赵卫国有些疑惑。

一般是家里的客人,才会往堂屋里领,看这女人和大嫂这么热络,难不成也是家里的客人?

不过左右这女人有大嫂陪着,和他没什么瓜葛。赵卫国刚坐了下去,就听到两个女人在堂屋里聊了起来。

“我这不是去公社里开会了嘛,正好遇到咱们大队的王姐,听说了咱们家的事儿。想着好事儿耽误不得,又是顺路,就拐过来看看。一看到咱们这院子啊,我这心里就有主意啦!”

“有主意就好,有主意就好!让你过来啊,就是想让你给我们家牵个线,拿个主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