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报道出了偏差150(2 / 2)

报道出了偏差,这是哪个环节出的问题?

“这报道你也是第一次看到对不对?当时一看到这报道,我就纳闷呢,咱们桐阳地区啥时候这么发达了!”

戴兴民眯起眼睛笑了起来,“不过呢,你也不用吃惊,写文章嘛,许多人都是这样,总要拿出些惊人的东西,不然这放在最后一版,咋吸引人呢?”

赵卫国这才注意到报纸的抬头,随即也笑了起来。

夸大和虚报数字这种事,说起来也不是啥稀罕事。跟后世的标题党和自媒体相比,这种程度的虚报只能算是小儿科。

看来对方还算有些原则,起码来见了自己,从自己的口里得了数据,才敢回去编造。

“戴主编,你也知道这里面有水分,那咋会还想着来找我呢?”

戴兴民自然不会说是因为黄其功不待见他,不想就此空手回去,反而以一种极其夸张的语气笑道:“哎呀,报道嘛,那得分怎么写,上次日报给你写稿子的是实习生,不愿意放下身段,还分不出轻重瞎写,写出来的东西,任谁看了都能看出来水分。这次我来操刀,就算不写水分,也能给你写的漂漂亮亮。”

赵卫国觉得,和日报相比,这个晚报记者的态度热情的有点过分,有点不敢相信对方的话。

他不知道的是,晚报社如今刚刚起步,缺的就是吸引人的内容和线索。

为了跟地方建立联系,以戴兴民为首的这帮人,四处跑着找新闻线索,就差求爷爷告奶奶了。

但这年头通讯不畅,大多数人提供的线索只能靠写信,即便是有合适的新闻线索,反馈到报社那边,黄花菜早就凉了。

戴兴民一开始的策略是,多到有电话的地方走动。

有电话的地方,多是机关单位和一些大型的工厂企业,一旦有了线索,可以直接联系到报社里。

戴兴民负责的是桐阳县的区域,短短半年之内,他已经跑遍了县里的各个乡镇,在全县的单位和企业里发展了一大批兼职的通讯员和采编人员。

这样发展下去,内容倒是不缺。

随之带来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这些编外人员都有自身的本职工作,他们报送的多是企业和单位的宣传稿件。

这些内容用来充数还可以,想要拿出来吸引人,甚至和日报掰手腕,那是绝无可能。

在内容和经营的双重压力之下,戴兴民换了个思路,盯紧日报那边的动静,日报那边写啥,他们跟着也写啥。

毕竟日报那边是庄重严肃的风格,一直走的四平八稳的路子。

那边有啥好的内容,他们这边挖掘一个吸引人的角度,重新写一篇稿子出来。

这样试过了一个多月,效果竟然出奇的好。

从收到的读者来信来看,每期都会有好几篇读者们喜闻乐见、社会讨论面极广的内容。

戴兴民信心大增,觉得照这个思路下去,用不了四五年的功夫,晚报肯定能在桐阳占有一席之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