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变化148(1 / 2)

关于他们所长黄真,张大贵其实也没见过,就是工作的时候,听姜铁良说过了几次。

黄真本来就是省城人,魏河农科所建立的时候,被农科院派了下来,和一帮同事一起,亲眼见证了农科所从无到有,可谓是元老级别的人物。

在他手上的十几年中,魏河农科所成果突破无数,获得了两项国家奖励,六项省级奖励,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奖状证书。

只是研究所身处小地方,平时的工资也是由农科院和地方共同承担,桐阳县的收入上不去,一众人的福利待遇也没有什么提升。

更令这些人难以接受的是,在魏河这里,住房教育这些配套的设施非常短缺。

所里许多研究员一家子好几口人,只能挤在所里陈旧的宿舍里,而因为研究所的规模不大,上面根本没有组建子弟学校的心思,他们的子女只能随着大众在公社的学校里上学。

以前政策上不允许,他们只能苦苦守在这里。在政策松动了之后,让他们看到了回城的希望,原本他们这一批从省城下来的专家、研究员,不断通过各种渠道,想尽一切办法离开魏河。

有的人甚至不惜抛妻弃子,跟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妻子离婚,就为了获得返回省会的机会。

研究所的所长黄真也是这其中的一员,自打去年他回了省城,就没有再回来过。

他回去的时候匆忙,又是私自回去,连所里的工作没交割,名义上还是所里的一把手。

这半年多的时间,虽有姜铁良勉力主持工作,到底名不正言不顺,许多需要签字上报的工作,只得临时搁置了下来。

越是如此,研究所里越是人心惶惶,偌大的一个研究所,只剩下了几个老人在坚守,连正常的科研都没法开展。

好在去年分配过来一批年轻人,总算是勉强能维持住日常的基本盘,让研究所的日常工作不至于完全停摆。

“我听姜所长说,黄所长回去的时候,把媳妇和孩子都带了回去,房子都搬空了,应该不会再回来。”

“那太可惜了,我还说抽时间去拜会他一下,看来没机会了。”

赵卫国暗感无奈,跟省城相比,魏河乡、包括桐阳县在内,发展都太过落后,稍微像样的人才,都不愿意呆。

更不要说,像黄真这样领着团队拿过国家大奖的专家,根本就不缺去处。

哪怕是没办手续私自回省城,也有地方愿意接收。

照这样下去,这个魏河研究所离撤销不远了。

只可惜了桐阳地区,没能留住这样的瑰宝;可惜了桐阳地区的几百万农民,与省内顶级的农业科技失之交臂。

赵卫国觉得,他有必要去做些什么。

这个事情,光靠他自己肯定是不行的,得动用行政的力量,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送走了张大贵,他回家翻出了那张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去了一趟街上的邮电局。

在简短向那边报过姓名之后,罗益民的电话很快就拨了回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