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有钱就有体面147(2 / 2)

赵卫国还不知道,因他的一句话,给他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回到自家的屋里,想起刚才赵长兴说的话,心里颇有些后悔。他只顾着给自己赚钱辩解,却是忘了给他爹好好普及一下科学种田的理念,省得日后听到外面的风言风语就过来找茬。

这些天,他也经常去麦地里看,甚至还以路清河为借口,把张大贵叫到家里管了一顿饭。

饭后仨人一起去看了麦子的长势,张大贵不但看了茎秆,还专门拔了几棵,看了根系和分蘖,做了详细的评估。

以张大贵这个新手来看,赵卫国这片地里的小麦很是不错,估计要是风调雨顺的话,亩产起码能有七百斤上下。

对于这个预估,赵卫国还是相当满意。

虽然这个产量离现代有些差距,但在这个年代来说,已经算是高产。

他有些搞不懂魏河农科所这帮人的想法,这“原农4328”是国家认可的良种,不论是从利国利民的角度,还是从创收的角度出发,都该好好推广才是。

可农科所倒好,有了良种,一直在手里捂着,要不是他的那点鸡粪,还不知道身边有这么好的种子。

“大贵,你们作为一个农科所,有这么好的良种,就没打算推广吗?”

“你也说了,我们是省级农科所啊,我们就是搞研究的,只要有研究成果,所里的经费就有着落。推广良种,那是地方农技站的活儿。”

张大贵说着,朝路清河指了指,“呶,清河在农技站待过,他应该熟悉。”

路清河苦笑了一声,“下面的农民,可精着呢!你要说是卖种子,他们说他自己家里有,根本就没人买;你要是说免费送种子,他们用水淘一下,八成给磨面吃了,根本不会种下去。”

三人都笑了起来,只是笑声里都带了些苦涩。

路清河只说了表面的行为,却没有说背后的原因。

在农村,小麦是重中之重,出不得任何问题。

农民们手里本来就没有积蓄和存粮,指望着种麦养活一家子,要是用错了种子,瞎了一年的麦子,公粮和提留都没着落。

正是因为风险太大,农民们谁也不敢贸然尝试来历不明的种子,只信得过自己留的种子。

赵卫国此举,大有以身试毒的意味。

要是周边的人看到麦种的好处,说不定就会愿意考虑扔掉家里传了好几年的旧麦种,换上研究所新的麦种。

“听姜所长说,我们所以前的黄真黄所长,也制定了一份推广良种的计划,不过那都是十年前的事儿了,当时的情况你也知道,根本没人管这回事儿,递交上去就不了了之。”

对于“黄真”这个名字,赵卫国有些印象,上次去农科所领麦种的时候,曾经听姜铁良提过,他用的麦种就是黄真研究出来的。

能把小麦的产量从四百斤提高到七百斤,魏河有这么一个牛人,理当好好认识一下。

赵卫国心念动处,问道:“大贵,去年我听姜所长说,黄所长去省城办事,得去上几个月,现在回来了吧?啥时候你给我引见下?”

张大贵深深叹了口气,说道:“黄所长不是去办事,而是返城,怕是以后不会回来了。”

-----------------

〇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战国策》

译文: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