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东倭请大明多给赏赐113(1 / 2)

“你说什么?竟敢辱骂李大人?你们恬不知耻,白吃了这么多年朝廷俸禄!”

两拨人对骂起来,一些有血性的军官,还出手打人。那个致仕的工部侍郎,已被“降为原级”,身份天差地别。他才被李秉打了二十大板,伤还没好,挨不住群殴,缩在墙角求饶。

锦衣卫的小兵问朱骥,“大人,管不管?”

朱骥说:“管什么?我们只负责督察院的安全!这些人现在大多数是普通百姓身份,他们要是敢打在任官员……这归顺天府管。”

听朱骥这么一说,谢朋他们就更来劲了,“你们这些狗东西,都是白身一个了,我们打你,你还敢还手?民欺官,以下犯上,什么罪?”谢朋他们几波拳脚,发泄完了,这些人也都散了。这闹事的人,就这么被解决了。

李秉的处理方案,不能说百分之百完美无瑕,但解决了关键问题,就是对“真正有能力的官员予以留任”。但这不符合吏部的用人原则!

吏部用人,必须“无污点”。吏部认定的近千人,都属于“污点人员”,而李秉只处理了七成,剩下的三成,仍在职办事。

吏部尚书前半天还高高兴兴,下午听闻李秉只出了“两份名单”就裁定结束,他又去内阁找李贤告状。

王翱捏着两份名单,颤巍巍、气呼呼地对李贤说:“阁老,两份名单,七成而已!剩下的三成,怎么办?不处理吗?李秉留了这么长的尾巴,是何居心?”

陈文也说:“阁老,李秉这么做,这余下的三成,往后是用还是不用?这岂不是出难题?”

李贤捻着胡子,说:“李秉既然奉旨裁定,就以李秉裁定为准。余下的三成,吏部正常升调选用即可。但问题不在这儿!”

陈文和王翱同时问:“在哪儿?”

李贤不说话,忙着自己的事。

彭时接过话茬说:“二位大人,皇上手中还捏着三品及以上的在任官呢!这才是关键!李秉再怎么裁定,那都是虾兵蟹将。这三品及以上的在任官,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大佬!皇上要是网开一面,这些人侥幸得脱,往后我等就自求多福吧。”

王翱自信地说:“三品及以上的在任官,吏部报上去的都是武将,文官一个都没有。那些武将,掀不起大浪来。”

陈文说:“部堂这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啊!石亨之祸,才过去几天?你忘了石亨怎么收拾徐有贞的?武将们要是闹起来,你我项上人头都难保!他们狠着那!”

王翱说:“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去催皇上,让皇上尽快处置吧?”

陈文说:“要催你去催,我可不去。”

李贤拿起一张刚写好的公文,冷静地说:“也不用催!静观其变。前日,皇上没有允准兵部的坐营官名单,却让我准备十二营的名号,我料想皇上是对十二营坐营官的人选不满意。此番,又把宣府、大同、辽东各重镇的总兵调回京,加上吏部的名单,皇上应该会一并处理。大家先来看看,我拟定的这十二营的名号,如何?”

陈文接过纸张,看了一遍,武字四营,奋武、耀武、练武、显武;勇字四营,敢勇、果勇、鼓勇、效勇;威字四营,立威、伸威、扬威、振威。在陈文看来,这了无新意,纯属交差而已。陈文把纸张递给王翱,说:“阁老,拟名号容易,选坐营官难。要不,阁老您去探探皇上的口风?”

李贤大笑,说:“哈哈哈,我都说了,静观其变。内阁和吏部出具的文卷,都是秉承事实,你们怕什么?昔日石亨能呼风唤雨,不过是机缘巧合罢了。在老夫看来,武将里,我朝还没有像石亨般的人物。即便有,没有文臣辅之,成不了气候。”

陈文说:“阁老,不可掉以轻心。武将没有,可不敢保证文臣没有。听说那王竑和皇上畅谈几天几夜,皇上就差对他许以国任了。”

王翱和彭时也对这十二营的名号拟定毫无兴趣,王翱说:“不会!王竑是我和阁老联名推荐的人,他不会恩将仇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