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安南请大明重新划界112(1 / 2)

打完板子,李秉马上进宫把情况汇报给皇上。

朱见深正在看李贤和吏部共同完成的调查文卷。

李秉行礼,“臣李秉,参见皇上。”

朱见深说:“免礼。你来的正好,吏部的文卷已呈上来。这夺门功臣,花样百出,让朕大开眼界。三品及以上的,没什么意思;三品以下的,格外有趣。”

李秉走近一看,几十卷文书放在皇上面前,皇上正在津津有味地品读。“臣来禀奏皇上,乱发匿名揭帖的人,臣抓了一部分,暂时得以遏制。”

“都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要胡说?你又是如何惩治的?”朱见深的眼睛就没有离开过吏部的文卷。

李秉说:“回皇上,这一批抓住的人,都是官员。臣已全部打了板子,以示惩戒。而各人的原因,臣大致总结了几种类型。”

“详细讲!”

“第一类,是先皇清退夺门功臣时的漏网之鱼,他们担心这一次乌纱难保,故意出来搅局。这些人,多数都是庸碌之辈,当年冒功得以升迁。”

朱见深合上文卷,说:“吏部的文卷里,也有类似描述。竟然有一人,宣称曾为先皇诵经祈福,被石亨从区区县丞升为工部主事。”

“皇上,这人今天就挨了臣的板子!”

“哈哈哈,真有这么巧?”

“皇上,此人已从工部侍郎任上致仕,但此番仍在京里往来联络,胡作非为,诽谤朝廷大臣。罪不容宥!”

“这类人,全部罢黜,削职为民。如有他罪,概不宽恕。”

“是!”

“还有什么人,你继续说。”

李秉说:“第二类,确实和夺门之事有关联。比如有的人是石亨旧部,有的人是徐有贞旧部。这些人职位高低不等,在夺门过程中,贡献也大小不等,或多或少受到夺门功臣这种恩荫。一些人,当时也许就是个站岗的侍卫。但是,这么多年过去,现在他们都靠自身能力升了职,当了大官。他们确实是夺门功臣,但把他们尽数夺爵去职,有失公允。不但于道义不合,也违背了我朝选才用人的原则。”

朱见深很兴奋,李秉和他的看法非常一致,说:“你说得对,单在朕的记忆里,这类人就不在少数。不过,这吏部的文卷就能发挥作用了。朕不认什么夺门功臣,只要吏部考核过关,只要能上阵杀敌,朕照样授官选用。侍郎,尚书,部卿,总兵,巡抚……朕都能给!”

“皇上圣明!”

“还有其他类型吗?”

李秉说:“有。再有就是心存正义的部分官员,可能对吏部有误解,认为吏部不能公平持正。如果这部分人最终得不到想要的心理预期,此次厘定夺门之功,会大打折扣。无论是削职夺爵,还是升官进封,皇上最后都是仅得了里子,失了面子。”

“哈哈哈,这一次,朕里子、面子都要。这两卷是三品及以上官员的情况,朕亲自处理。余下八卷是三品以下官员的情况,朕全部交给你总裁。就按照你分析的来,结合吏部的调查,有一个,罢一个,有一批,罢一批。被罢免的人,谁要敢说个不字,去督察院闹事,你就严刑加身!朕不袒护任何人!”

“臣领旨!臣请问皇上,那些不用罢免,才堪大用的官员,怎么处理?”

“简单,你列两份名单出来,交给吏部,吏部有他们自己的规矩。这一次,板子你来打,坏人你来当!让吏部当一回好人!有没有问题?”

“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牛玉,派人把文卷送到督察院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