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南国梦》引子 反宇宙遣天外来客,曹雪芹欲觅寻知音。(2 / 2)

因离了禅坐下山觅能与其当年有类似之心性者以便委其重任,完其大志。

觅了好多地方,好多人,见都无非为功名利禄、一己私欲而狗苟蝇营者也,都不能称心如意。真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非烟柳繁华地,尽是功名利禄心。

正好南国一水乡泽国、江南山城,山明水秀,物阜人丰,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有一干痴男怨女乃反宇宙虚地球负国家之幻人,经时空隧道,乘飞碟而来,幻形气象,影化成精,结怨凝恨作灵,附愁着情为魂,物化成人,降生尘世,欲窥探地球之虚实,考察尘世之有无,识别人类之善恶,遭劫后归去,以详明国主,昭示人民,以便派人来联络消息,互为来往,互通有无。因这一干人等天生反骨,性本背反,情原乖张,理多悖谬,词多偏激,行为偏僻,思颇不经,故与人世水火难容,疯狂痴癫,愚顽不化,因而更是演出一段辛酸血泪史来。

雪芹知此事颇类当年离恨天、灌愁海太虚幻境放冤孽入世一事,亦觉新鲜有趣,故有意要以此事赋一新篇,指人新路、新人耳目。无奈时移世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自己脱尘已久,素不食人间烟火,向不近尘世声色,又有多少人情世故、物形世象,与当日天渊之别,自己隔如山海,苦于不能尽情描摹,随意表达,语言不通,世务不谙,故心有余而力不足,无从下笔。

可巧一日,正欲觅捉刀代笔之人,忽来到铜陵县内,当年名叫铜官山者地段,有唐代大诗人青莲居士谪仙李白之诗道是:“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之句记之,此诗即《铜官山醉后绝句》,又有《秋浦歌》(十七首选一):“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宿五松山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另有《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诗曰:“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徵(即: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州。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北宋王安石曾住铜陵大明寺(今新桥乡大明村),其《题灵窦泉》曰:“山腰石有千年润,海眼泉无一日干。天下苍生望霖雨,谁知龙向此中蟠。”

北宋苏轼《题陈公园》(三首选一):“落帆重到古铜官,长是江风阻往返。要使谪仙回舞袖,千年翠拂五松山。”

北宋梅尧臣《铜官山》云:“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

南宋杨万里《舟过大通镇》云:“淮上云垂岸,江中浪拍天。顺风哪敢望,下水更劳牵。芦荻偏留缆,渔罾最碍船。何曾怨川后,鱼蟹不论钱。”

南宋王十朋《富览亭》云:“一望之中万象新,铜官宝嶂悉生春。风光拼取收囊底,宦况于今也不贫。”又有联曰:“五松人忆白,双竹句思黄。”

明朝王守仁《泊舟大通》曰:“扁舟经月住林隈,谢得黄莺日日来。兼有清泉堪洗耳,更多修竹好衔杯。诸生涉水携诗卷,童子和云扫石苔。独奈华峰隔烟雾,时劳策杖上崔嵬。”也是明代汤显祖《过铜陵》云:“夕向燕支夹,遥分白马耆。沧浪荷叶点,春色凤心知。邑小无城郭,人欢有岁时。谁怜江上影,悬弄五松枝。”再有清代刘大櫆《发铜陵》云:“大江风急峭帆喧,帆影江声万马奔。朝发铜陵未朝饭,两山如画过天门。”等等。

此地又名五松山,乃八宝之地,千古铜都。金银铜铁锡,生姜老蒜麻凤丹无所不有,皆闻名遐迩,且山清水秀,人寿年丰。又见一江春水,群山苍翠,原野青黄,万木葱茏。当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处。

那曹公雪芹被这些诗句佳景激起无数新愁旧怨,一齐都袭上心来,便发思古之幽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泣下”。因见这里山明水秀,绿树环抱,青山连绵,江水悠然,便流连忘返了起来,又居然把其来历与目的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又不知过了多少岁月,忽然想了起来,因思这个地方何不也像初唐四杰之一者王勃之《滕王阁序》中所谓:“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地;人杰地灵,妇孺下陈番之榻”哉?因想,此地当能觅得意中人。

忽一日,闻说有一落拓不羁,“放浪形骸之外,晤言一室之内”,野蛮其体肤,文明其精神,辛苦行吟之人,便去拜访,思或可胜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