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的记忆24(1 / 2)

关于雪的记忆

19年是个暖冬。18年的小雪、大雪时节,雪花如约而至,整个冬天,下了好几场像样的雪。北方的冬天,没有雪降,似乎就少了很多的乐趣。有人说,干冬湿年下。过了腊八,20年的1月6日的午后,起初是不小的雨水,已经提前一昼夜滋润了许都莲城;下着下着,温度骤降,就落起了雪散子,再就是头皮屑似的雪花;到了黄昏时分,雪花扯棉絮般、拔鹅毛般,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大地素裹了一样。

微信朋友圈里,纷纷晒起了雪花。

有开着车走在路边的,手机摄像里传着“你那里下雪了吗?面对寒冷你怕不怕”的女歌手的温柔动听的声音,而镜头则对着路边停靠着的车顶上已经着了雪的一排车子,还有车子上空已粘上了雪花的树梢,很美的样子。

也有诗兴大发的诗友,触景生情的。譬如秦皇故里人的《黄昏见雪》:“独坐黄昏落雪飞,无人小径白成衣。且行谁愿踏脚印,怕得来年不忍归。”许都的雪景,大概是太美了,让这客居诗人“直把杭州作汴州”了。也有没啥文化写了打油诗的:“看这雪景美如画,本想吟诗赠天下。奈何自己没文化,只能卧槽雪好大。”

雪下广场处,有人带着小孩看雪景,一不小心摔了两跤,身后留下了串串足印。出于好心,这人发朋友圈告诉大家,雪天走路的正确姿势,要像南极的企鹅一样,不要把手揣兜里,而是小心翼翼地半伸着,走路小碎步,屁股最好一扭一扭的,用腰发劲。至于大路上,雪花伴着雨水,已经变成了脏兮兮的雪泥——是车压人踩的结果——不要走在低洼处,说不定就会踩到水坑里,湿了鞋袜,然后用自己的热脚去暖干。

如此值得纪念的一场雪,我也不甘寂寞,随笔记下了这一刻,并且写了几句顺口溜:“鹅毛漫天飞,入夜自消隐。但听风吼吼,不觉破窗孔。”

下雪了,天花乱坠,精灵一般,不禁让我浮想联翩。

18年的冬雪与19年的春雪,来得比较勤快些。下了雪,我就总想着去外面看看。公园里,河道边,因为居所附近的缘故,我就时常去散步;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蹬着厚厚的棉皮鞋,用衣帽包裹住了头部,双手则揣在衣兜里,去欣赏静静的风景。

下了雪,天地一片冷清,放眼而望,白的是雪,黑的是树叶和水,灰的是天。大多的人都窝在家中,或者寄身在某个工作的场所。走到比较空旷的地方,给人的感觉就是静,仿佛时间也冷冻住了一样。

其实,我觉得大地银装素裹之后,并不太冷。走上一段路,身上暖和和的,说不出的舒坦。首先是脚热了,再就是背热了,再再就是手热了。忍不住抓了一团雪,握在手中,看着它滴答滴答的变成水——挺不错的尝试——手冻得冰凉刺骨,极限之后又慢慢地回热。想大吼两声,又恐惊吓了林中的鸟儿和水中的鱼。于是我就随随便便地想着走着,十分惬意。

回到居所,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诗一文。诗名“咏雪”,因自己并不会作诗,害怕别人嘲笑,又禁不住想写想发,就附注了“搞笑版无名氏作”的字样。诗文一翻记录,就查到了,作于18年的1月5日,内容为:

“踩雪咯吱吱,趟雪扑簌簌;

滑雪刺棱棱,握雪滴答答。

遍地白扑扑,远近黑乎乎;

浑身热腾腾,四周冷清清。”

写了这些,觉得不够搞笑,就又杜撰了一段文字。原文:

“雪下二日。

空空和尚对玄玄道人曰:如此佳境,当赋诗一首。

玄玄道人曰:雪诗地木有,杂感却有些。

空空和尚曰:如此亦好,快快道来。

玄玄道人提肛缩腹,缓缓吟到:生当为剩闲,死亦为狗熊。至今思韩信,不肯归田园。

空空和尚听后,抚掌大笑:果真有趣!与其扯淡,不如喝茶下棋去,岂不更妙?

玄玄道人曰:去哪儿啊?

空空和尚曰:这都不知,加里敦(家里蹲)大学闲人颇多,就去那里。”

时下有感于同学群里没啥动静,又思一韩姓同学的“门高三尺”之语,有意活跃气氛,并打趣某人也。是以有了上面的一诗一文。附庸风雅有之,标新立异有之,抛砖引玉亦有之,苍天可鉴,没啥坏心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