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自己打自己脸?(1 / 2)

“陛下,曹化淳在勇卫营,这就差人就找他过来。”

朱长淦点头,然后对着王承恩说道:“温体仁现在应该还没有走吧?让他留一下。”

刚退朝,温体仁却是还没有走远,直接被王承恩给叫了过来。

“陛下!”

“温阁老,朕昨夜苦思冥想出来一个法子,可暂时解决一些钱粮。”

“哦,不知陛下所想是……”

“向皇亲国戚借钱,如今大明的江山风雨飘摇,往日大明一半以上的田赋用于支付宗亲的俸禄,

各省的盐茶税、榷关税,几乎都落在了他们的手里,他们比朕有钱,不知温阁老以为如何?”

“陛下,臣没有异议,但……”温体仁抚了胡子,“恐难以实施啊!”

温体仁精明干练,作为大明的首辅,他怎么会不知道大明宗藩对整个大明的土地和资源霸占到了何种的地步。

以山西为例,宗室俸禄接近当地田赋的300%,

也就是说三个山西省的田赋才能补得上这个窟窿。

竭天下之财力,供一家之享受。

但朝堂之上却是没有一人提出来,因为皇家在捞,太监在捞,文武百官也在捞,勋贵们也在捞。

温体仁就是善于揣摩皇帝心思上去的,既然崇祯已经提出来了,他便继续说道:

“陛下,朝廷这几年一直欠宗藩的俸禄,如今又让他们往外捐钱,恐闹出事端。”

“也是,这几年朝廷国库空虚,已经无法足额给宗藩们发放俸禄了。”崇祯拧眉道:

“要不然这样,让文武百官和勋贵们捐一些。”

“陛下,文武百官们也没有钱啊,去岁百官们就没有领足俸禄……”

温体仁的话还没有说完,却见崇祯拍案而起,

“温阁老,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让朕怎么办?辽东要粮饷,剿反贼也要粮饷,京都防务也冲着朕要粮饷。”

“捐,都得捐,每一家都得捐,朕就是要看看到底哪家敢不捐。”

温体仁脸色不变,立马躬身,“臣这就去拟谕旨!”

他在位时间最久,不漏破绽,就在于这一点,“主于逢迎”。

皇帝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特别是军务、粮饷大事,他从来不会和崇祯提反对意见。

办得成我温体仁办事得力,办不成,陛下你也看到我是拥护你的。

这也是为何崇祯格外宠信,稳坐相位八年,其他阁僚纷纷落马之际,他却一升再升,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

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恩礼到了极点。

此时,王承恩安排人去宣曹化淳,正巧听到这一幕。

等温体仁走了,才忍不住问道:“皇爷,找文武百官借钱?他们能给吗?”

朱长淦笑了笑,“当然不可能给。”

“啊?”王承恩眼睛睁的老大,“那皇爷还……”

朱长淦没有解释,这只是自己的第一步。

……

与此同时,

襄王府内,一个年轻人不断地走来走去。

“现在,快该下早朝了吧?边关政务他如何处理?还有剿饷刚刚颁布下去,情况如何?还有……”

崇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从没有像现在这么盼着白天赶紧过去,黑夜到来,可心底却又怕天黑下来。

几个下人看着“崇祯”也是一脸的懵,“世子今天这是怎么了?”

也不出去找那群二世祖们喝酒骑马,也不上红袖阁听曲了。

一个劲儿的问他们襄王府的情况,以及他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世子不会是摔坏脑子了吧?”

“这事儿可不要和王爷说,要不然咱们都吃不了兜着走。”

……

“皇爷!曹公公到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一个看上去相貌平平无奇的人走了进来,

曹化淳。

朱长淦看着这位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

崇祯一朝权柄最为显赫的宦官。

后世的电视剧里面,总是把曹化淳当奸写,甚至有戏文说是他开了城门将李自成给放进来的。

但实际上,曹化淳早就已经告老还乡了。

在清兵入京、定鼎中原之后,他又专程从老家再次入京,请求满清妥善处理崇祯和皇后的陵寝事宜。

一番见礼,曹化淳才开口,“皇爷,你找内臣有什么吩咐?”

“京营现在有多少将士?”

“将士7612人,军马三千匹。”曹化淳不卑不亢的说道。

“才七千多啊?”

这就是崇祯可以掌控的所有兵力,原来的腾骧四卫,如今叫做勇卫营。

虽然人数不多,但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此前一直作为救火队员用,与清军战,获胜。

与李自成战,大捷。

可惜就是太少了。

要说锦衣卫不算吗?

不算。

这时候的锦衣卫早已经不是天启年的锦衣卫,过几年崇祯上吊殉国的时候,所谓的15万锦衣卫在哪里?

他们投降了,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带全体锦衣卫投降了起义军。

那现在大换血呢?

直接将骆养性等人给杀了,换一些人上去又怎么样?

杀了骆养性他们,锦衣卫也不会回到自己手里,因为投降的不是骆养性一人,而是整个锦衣卫。

如堂上指挥王鹏翀、乔可用等诸多锦衣卫高级将领后来都在清朝做了官。

不仅如此,后来满清收编了整个锦衣卫,改名成了銮仪卫。

这也是为什么朱长淦与崇祯对换身体之后,召见的第一个人是曹化淳,而不是骆养性。

曹化淳见“崇祯”不说话了,抢先开口道:“陛下,今日朝会,温体仁想将勇卫营调往南方剿匪?臣以为不妥。”

这也是他匆匆而来的原因。

“……”朱长淦打量着他,仍旧不说话。

曹化淳硬着头皮继续说道:“陛下,京都地区,京营人马十五万人,而陛下手中仅这7600人,若再调往南方剿匪,陛下手里便再没有一兵一卒可用。”

“若后金再次入关,谁能阻挡其铁骑?”

朱长淦终于有了动作,“曹公所言,也是朕之所想。”

在朝会上,温体仁提出想调勇卫营南下剿匪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这打算。

不仅不会将勇卫营一分为二,而且还准备扩充人马。

相比南下剿匪,京都才是根本。

如果京都都丢了,就是把张献忠给灭了,又有什么意义?

朱长淦的一声“曹公”,听在曹化淳耳中却如雷霆炸响,脸色大变,跪倒在地,“陛下……臣当不起陛下如此称呼。”

因为这一声称呼,

上一次出现,还是魏忠贤时候,那一句“魏公”“九千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