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还不如昏庸点好!(2 / 2)

“阉党?一个文盲阉人而已,难道还有扶大厦于将倾的能力?”崇祯怒不可遏的吼叫着质问道。

朱长淦哼了一声,“你还别瞧不起人家魏忠贤。”

“他未必有挽天倾之力,如果他在事情事情未必崩坏到如此程度。大明帝国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崇祯目光闪烁,沉默不语。

朱长淦继续说道:“简单说就是大明没钱。”

“大明朝真的没有钱吗?不,江南地区有钱,大大的有钱。“

“可江南地区的税赋却一年比一年低,陛下就是收不上来,百姓的户籍在官府的造册之中消失了,所有的财富都跑到了文官手里、地主豪绅的手里,百姓无法过活。”

“大明朝的文官从来都是一个德行:如果陛下和自己一个思路,那就按照陛下的意思办,如果陛下和自己的意见不统一,大概率会让皇帝的事情办不下去。这也是江南地区那么富,可税收却不增反减的原因。”

“政府收不上来钱,于是就只能再增加百姓的赋税,又赶上小冰河时期,粮食大面积欠收,百姓活不下去,只能成为流民,加入李自成、张献忠的队伍,成了反民。”

“魏忠贤在的时候,辽东的军饷人家至少是可以筹到的,因为太监可以饶过文官集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有人不服就让阉党去砍这些手无缚鸡的文官老头。”

“这就是天启皇帝的治国套路,说白了,就是让魏忠贤去压制东林党,从江南士绅手里把该收的钱收上来,陛下,相比于天启皇帝,你收上来多少几成?”

朱长淦并不是给魏忠贤翻案,“魏忠贤也不是好东西、该死,而是不应该杀的这么早,即便杀了,也不该为了彰显自己的圣明,肆意扩大阉党的名单,做成逆天大案,剿杀大量朝廷精英,能臣干臣被戕害一空,使得朝中只剩下东林一党。”

“鼎分三足才稳,皇帝,阉党,东林党,彼此平衡。”

“你继位之初,明朝还没有走向穷途末路,只要你采取正确的对策,不说可以翻盘,至少延续国祚是没有问题的。”

“可你上来就把一条腿给砍断了,却没有能力补足这条腿,鼎如何不倾倒?朝堂如何不崩坏?”

“也难怪大学士谢贞在朝堂大呼:“今上太过聪明,故大事愈坏。”

“这……”崇祯的脸色一变再变,愤怒的眉毛往上挑,嘴巴张开,想说话,可嘴张开又闭上好几次,却不知道如何反驳。

自己登临大位的前一年

征收麦430万石,粮2149万石,363万两加派,148万杂项收入。

此后,所能收到的税收逐年递减。

朱长淦所说,尽是事实。

“你到底有多急躁多疑?”朱长淦气愤的说道:“从铲除阉党之后,短短十年时间,首辅你换多少个?朝廷内阁更是如走马观灯,纵明一朝,从太祖开始,内阁一共160多人,你一朝就占近乎三分之一。”

“不管是谁上去,想干点啥事儿不得点时间,结果事情还没有干出来,就被你给撸下来了。”

“袁崇焕对崇祯帝提出五年平辽,你给了多长时间,一年五个月时……”

“你这是想认真干事儿?”

“不是故意在霍霍大明朝?”

“……”崇祯张口结舌,手指攥的嘎吱作响。

……

朱长淦却是嘴巴不停歇,“战略眼光也是……畏首畏尾,鼠目寸光。”

“杨嗣昌倡议“攘外必先安内”的建议时,你犹犹豫豫;不敢像万历皇帝那样征收“矿税”,转而“四正六隅”方针,只敢给老百姓加派“三饷”,继续恶化民变局势。”

“还有,张献忠、李自成迎祥势孤力弱的时候,你一没有吸取先前民军降而复叛的经验,二没有采取让民军相互消耗的建议。”

“反过来,你消减了关宁军,关宁本来有十五万雄兵,军马六万多匹,结果被你东拆西拆,到了如今军马不足万,别说与满清的铁骑交锋,连自保都做不到了。”

“昏庸无能的君主只会让帝国慢慢衰退,好大喜功的君主则会让帝国分崩离析。”

“你真还不如一个昏庸无能点好。”

“朕……朕……”崇祯捂着自己的头颅,额头上的青筋隐现,浑身颤抖。

从一刚开始的暴怒,想杀人。

到不想承认却又无可反驳……

最后自责、悔恨如涛涛潮水将他淹没。

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目断魂销。

朱长淦的每一个字就像是剔骨刀一样,直直的剜中了他的心,是那种剐碎了再掏出来的痛,双手捶着胸口,涕泪横流。

“朕对不起大明朝,对不起祖宗,乃千古罪人!”

“可朕已经尽力了啊!”

“尽力了?呵呵……”朱长淦气的肝疼。

却见崇祯突然猛地站了起来,脸上的肌肉扭曲,“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又有多高明?朕也曾为冤杀袁崇焕而悔不当初,也曾为罢黜李邦华而夜不能寐,可如今大明将沉,换做你,又能如何?”

“若皇叔能扶大明于将倾,朕粉身碎骨又有何惧。”

“我要你粉身碎骨何用?”朱长淦沉声说道:“不过,我倒有一个法子,我可与陛下在白天对换身体,晚上会换回来,如此反复。”

“但有一点,所有的事情都交于我来做,你就看着,别乱插手就行。”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