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裴青梧奉命挂帅,谢观潮巧计收扬州(扬州案终)(2 / 2)

以梅惊竹为首一派的人认为杨安现在根基不稳,应该盘踞江南,等有了浑厚的兵力,再去和唐军五五开;

以另一位名士出身,也便是之前提出瞒天过海的那位谋士为首的一排人,主张富贵险中求,率军直取长安,乘唐军没反应过来把武后给踹下去,清君侧后,再效仿曹操扶持李唐宗室做傀儡皇帝,挟天子令诸侯,得以名正言顺掌权,又不用背负叛国骂名。

杨安两个都想选,但想到自己手里的兵,多数是没有经过实战的,实在是没有勇气去直取长安。

再三思忖下,杨安选择了支持人数最多的那个,也便是听从梅惊竹的话占领江南一带,等苟住了再去和唐军五五开。

那谋士看到杨安选择了这个,也不说话,只是回去后轻叹。“

杨安手下兵种虽弱,却有数位虎将后人,合则尚能有一战之地。若分散开来,这不就是给人机会么。

看来杨安这枚棋子,怕是不能要了。

敛起思绪,这谋士迅速收拾细软,带着心腹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杨安所在的军营。

很快,裴青梧这边得到了杨安的战略,听闻和谢观潮推测的一模一样后,她惊奇了一瞬,然后按照谢观潮的计策,让王牧带领五千人去扬州道西北一带试探对方。

之所以选这边一块,是因为镇守这西北一带的叛将陈处是个好大喜功之人。

王牧按照谢观潮的策略故意暴露弱点,打到一半鸣金收兵。

陈处为了攒下功绩,自然是迫不及待地率军出关追击,结果就中了套,被王牧轻轻松松打了个落花流水。

而扬州北部共有两处叛军驻军,现在只剩下一支,已是孤立无援,裴青梧当即下令率军从北部攻打扬州。

大军势如破竹,不过三个时辰便取下了北部,随后长驱直入,用了十天不到的时间将扬州收复。

叛军被杀了个七七八八,最后剩下的一万余人见大势已去,全部缴械投降。

随后,裴青梧又在叛军将领的举报下,顺利派人截住企图逃跑的杨安一干人,将其俘获。

其余人,包括梅惊竹在内都被生擒,一行人找到杨安时,杨安已经割喉自尽。

但奇怪的是,他的尸体被发现时,满是鲜血的手掌下面有一个不成形的“木”字。

裴青梧将杨安的尸体收了回来,对其心腹一一盘问,确认了贪污案始末,至此定案。

而这场扬州兵变,轰轰烈烈地开始,又以极快的速度落下帷幕。

不少人在这场战事中崭露锋芒,尤其是首次挂帅的裴青梧——

她直接凭借这一战名扬大唐了。

解散军队后,裴青梧押俘虏入京,谢观潮率书童与之作别。

九月甘八,裴青梧重返长安,入京面圣。

最终,梅惊竹一行人被叛处斩首示众。

在这些人被斩首的前一日,武后召见了裴青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