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裴青梧奉命挂帅,谢观潮巧计收扬州(扬州案终)(1 / 2)

敛起思绪,裴青梧朝高元裘抱拳:“定不负圣人厚望!”

看着空白的帛书,裴青梧沉吟片刻,当即拟好圣旨,送给高元裘。

高元裘看罢,笑着颔首:“裴将军,事不宜迟,殿下还在长安等您。”

永徵二十六年八月初,裴青梧一手持圣旨,一手握虎符,以平叛之名向河东道一百多折冲府借兵五万,拜王牧为冲锋将军,在大军集结后开始准备平叛事宜。

与此同时,通过扬州几个世家传来的消息,裴青梧了解了杨安那边的情况。

步兵七万,多是临时组建起来的乌合之众,但胜在对方有一个出身名门的谋士,还有若干被贬谪到扬州的武将后人。

而让裴青梧意外的是,对方手底下竟然还有一个熟人。

梅惊竹。

听到这三个字后,裴青梧猛然想起那天她去县狱捞那几个大食商贩时,撞到了梅惊竹。

当时她就感觉梅惊竹有些奇怪,现在她终于想起哪里奇怪了。

特么的,扬州县狱探监有规定,需要直系亲属才能探监,朋友探监还必须士族出身——

这梅惊竹家里都没人了,又不是士族出身,他探哪门子监,分明是那个时候喊杨安把那帮大食商贩恁死灭口了。

不过话说回来……

“先生与梅惊竹曾为挚友,如今他成了叛贼杨安的谋士,先生可需避嫌?”裴青梧看向谢观潮。

在组建起临时的军队后,河东士族给裴青梧推荐了一堆名士出谋划策,裴青梧选了一些,又拜了谢观潮为军师。

“我心坦荡荡,何须避嫌。”谢观潮微微一笑。

裴青梧颔首,又问:“那依先生来看,如今我等该如何夺回扬州?”

谢观潮摇了摇羽扇,垂眸看向沙盘,将代表己方军队的旗帜缓缓拔起,往河东道与扬州道的北方交界处挪去——

“杨安手下七万兵,多为临时组建,与我等手里折冲府出来的兵不能相提并论。但胜在对方有多位开国武将之后,皆擅兵法,故若正面交战,未必能取胜。

既不能保证正面交战的胜算,那便另谋他路。众所周知,淮南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三面包围扬州道,北方则为河东道。若杨安想打响名声并夺取江山,有两条路可选。

其一,乘唐军未曾集结时,至河东道与淮南道过,直取长安,则天下知其心在勤王,遂四面响应,便可定大势;其二,金陵龙脉未尽,又有长江天险,攻下长江以南之地,巩固奠定基础,而后徐徐图之。

若前者,我等可联合淮南道刺史,以出其不意将其半路镇压;若后者,杨安手里兵力不足,而小部分实力浑厚的世家又保持中立之势,他若想盘踞江南,便须得将兵力分散去镇守各地。待兵力分散,我等便可逐一突破,取回失地,擒拿叛贼。

而在此之前,我等大军只需于此处以逸待劳即可。”

裴青梧摩挲着下巴,沉吟片刻后朝谢观潮作揖:“多谢先生指点。”

……

另一边,杨安的谋士们就接下来的策略提出不同的建议,最终分为两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