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 农机厂生活小区53(1 / 2)

农机厂生活小区的第一期共20栋工人住宅楼在农历十一月底全部交工。小区四周的围墙、小区大门、门岗房、主干道、辅路、绿化等配套设施也同时完工。简单说,已经可以入住了。

空间大、户型好、水电入户、厕所、厨房、浴室入户,这个时代的人哪里见过如此漂亮的房子!

不单是农机厂的人心动,上家轧钢厂的人也想住!工人想,领导们也想。

早在第一栋楼完工的时候就不断有人问李平安,住宅楼如何分配,李平安一句,房子就是给工人们盖的,这期分不上,还有下期、下下期。厂里保证每一位工人都能有新房子住。

李平安设计的每套房子都是三室一厅,一门两户,一层四门。一栋楼可以住下40户的工人。

第一期20栋楼,可以住下800户工人,基本上农机厂的工人可以覆盖三分之二。

农机厂的领导们倒是私下问了李平安住房分配原则。李平安给出的方案是:从人事科拿来入职登记表。从前到后挨着来,轮到谁是谁。

厂里领导一合计,也行。就都同意了李平安的分配方案。

李平安其实早就知道这些厂领导会同意的,因为肯定是他们先入的职。就连后来的高铁军都能搭上首期房的尾巴,何况其他领导。

腊月初六,农机厂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宣布了厂里的分房政策。

工人们虽然早已经知道轧钢厂的分房政策,心里已经有底了。但今天亲耳听到后勤主任刘小海“官宣”,依然激动得欢呼起来。

散会后,后勤、人事科专门为分房设置的报名窗口便拍起了长龙。仅仅半天的时间,新房全部分配出去。虽然每套房月租费高达5元,水电、卫生费另计,依然是没有一个工人放弃权利。

实在是房子太漂亮太舒适了。有这么一套房子,家里再没钱,娶媳妇都不费力气。

李平安的自然也分到一套。虽然他并不会去住,依然是要了下来,他也不缺那点月租。

分配房子属于面对全体农机厂员工的福利,他得遵守规则,不能给其他领导起“坏头”。

刘亮两口子分了一套房子,和人调换后和李平安的房子换成了对门。以后需要的话,那李平安的房子他们两口子就可以使用了。

房子分配结束后,没用十天的时间,分到房子的工人便带领家人全部住了进去。这个新建的农机厂生活小区,一下子便入住了两千多人。

李平安让人事科再次招人,给小区配备了保安,负责小区门卫和日常巡逻工作。

虽然工人有熟人来找就得登记,但小区居民很满意,安全感、幸福感满满的。以前只有那高墙大院才会有门卫,现在我们小区里也有保安来保护我们了。

和李平安预想的一样,当小区住满人后,马上就有那机灵的人过来卖菜买粮食或者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于是李平安又在小区一侧规划了一片地方,建造简易房成立了一个集贸市场为来做生意的小商小贩提供服务,也方便了小区居民。

想必随着生活区里的居民越来越多,集贸市场一定会越来越大,越来越繁荣起来。

…………

王小平,农机厂一车间的工人。

在农机厂成立之初就被招工招进来了,算是厂里的老人。

王小平在家里是老大,下面有一个妹妹俩弟弟。以前他没有上班的时候,只有父亲一个人在轧钢厂上班。一个月45块钱,供全家六口人花销,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自从王小平上班后,多了一个人的收入,家里的情况立时好了许多。这王小平年已23,已经快过去找媳妇的最佳年龄。

之前20来岁的时候,媒人倒也说过几个。只是人家姑娘过来一看,不但六口人就挤在两间屋子里,而且下面还有俩弟弟。真要嫁过来,那也是受罪的事,就黄了。后来相一个黄一个,还搭上烟钱,王小平就慢慢息了这心思。

自从在农机厂上班后,家境有所改善,王小平这娶媳妇的心思又活了,就鼓动爹妈再去找媒人。

农机厂名声在外,媒人自然是满口答应,精心选了个在制衣厂上班的姑娘给王小平相。这姑娘长相不错,王小平也算是长得方正,倒是相互都相中了。

只是那姑娘相了一下家后又犹豫了,没有房子住实在是没办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