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酸梅汤以及电风扇35(2 / 2)

于是工人们开始在厨房买,反正也不贵。

让李平安意想不到的是,工人们带回家的酸梅汤家里人说好喝,邻居喝了也觉得好。就请工人帮着买。

然后,工厂里就经常出现三三两两下班的工人双手各拎着一个暖水瓶回家。

厨房觉得这不是个事儿,食堂的工作量加大了许多。于是又报告给李平安。

李平安让人在厂门口边的墙上开了个小门,又给了食堂两个人,这俩人专门在小门那儿卖酸梅汤,食堂则关闭了酸梅汤供应窗口。

工人们可以在下班的时候去小门哪儿买了酸梅汤直接回家。当然,有不是本厂的人去买,也卖。

没想到这小门卖酸梅汤居然生意兴隆。一个月核算下来,酸梅汤这一项居然能保本!轧钢厂给工人某福利的成本,就让小门口买酸梅汤的人给分担了。

李平安自然看不上这小钱,但孟小虎叔叔确实凭此挣了不少。据说,没几天就买了台缝纫机给儿媳妇,婚事办得也很风光。

和李平安预料的一样,现在已经有吊扇卖了,但货不多还死贵。也不知道能不能轮到自己这个小厂子。

还得自力更生。

吊扇叶片由易中海领着几个徒弟手搓出来了,虽然说精细程度因为手艺问题而有所不同,但李平安觉得能用,区别仅仅是噪音大小问题。难道还能大过车间里抡大锤?

转子刘海中带领徒弟搓了出来,这个精细程度倒也可以接受。

至于线圈缠绕,买来漆包线照着拆开的线圈多绕几遍就行了,工人们觉得不靠谱,李平安认为行。有玉蝶把关呢,怕啥?

启动电容一部分是采购科买来的,一部分是李平安混进去的。

至于分档开关,直接不要。一个车间里分组把吊扇并联起来,打开就是最高档,凉快!

工人们热情很高,遇到问题就召集人手共同攻克,攻克不下来就把问题上交。李平安衡量问题难易程度后,或是请外援,或者是用玉蝶直接解决。

一个月的时间,农机厂搓出来了第一台吊扇。

再过了半个月,农机厂所有车间、办公室都安装上了吊扇。

李平安通报表扬了吊扇攻克小组,发奖状,发奖金。个别贡献大的工作还升了级。

不得不说,在炎热的夏天,喝着凉爽的酸梅汤,坐在嗡嗡响的吊扇下开会就是爽。

“播种机和收割机暂时停产吧。等新的任务下来再开工。”

“那我们干什么?”两个车间主任问。他们也不会去想,停产了工人没事干的傻缺问题,他们就是问一下新产品生产什么。

李平安把面前的文件夹往旁边推了一下,坐他旁边的人传给了易中海和刘海中。

“易主任,你们一车间一直生产收割机,对这个熟。你们准备生产玉米收割机吧。”

之前制造的收割机并不适合收割玉米,一是玉米行距宽,二是玉米杆粗,就算是强用,两个男劳力都推不动。

这个玉米收割机一次只割一垄,一个壮劳力操作起来也不费劲。

“刘主任,你们二车间就生产掰玉米指环和手摇脱粒机。”

玉米秆放倒后,得把玉米棒子从秸秆上掰下来,这时候就用到掰玉米指环。

平时农民都是直接用手指头掰皮掰玉米,然后一天下来手指头生疼,几天下来指甲根流血。有了掰玉米指环,那既能增加速度,也能保护手指。

玉米棒子从玉米杆上掰下来后晒干,脱粒的时候,要么直接用手掰,要么用一些极其简陋的工具,例如鞋底去搓。效果极差。

手摇脱粒机就是为此而来。

简单说,李平安拿出来的农具都是为下一步收庄稼做准备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