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打井、送鱼(2 / 2)

“怎么了?要不是我兜着,姑娘可就要来厂里找你了。”

“谁?什么姑娘?”李平安坐直了身子。

“谁?你说谁?!”胡仁堂提高了声音。

“我去一次下柏树姑娘就缠着我问你一次,我去一次下柏树姑娘就缠着我问你一次。”

“我现在都怕去那个村了。”胡仁堂有点惆怅。就见了一次面。至于吗?

“哦。”李平安明白了。是小雨姑娘。

“辛苦胡哥了。”李平安从兜里掏出个仿古打火机递给了胡仁堂。

这种老式的打火机胡仁堂自然认得,连忙接过去,随手打了几下。一时间眉开眼笑。

“这还差不多。不枉哥哥替你操心。”

见李平安没了下文,胡仁堂急了。

“你怎么想的啊?”

“啥咋想的?”

“人家小雨姑娘可等着你去呢!”

“管好你自己吧。”

说着李平安站了起来,朝外面走去。他看到了易中海,想必俩东西做好了。

“不是…”

“你…”胡仁堂伸手拦了一下,没有拦住。

胡仁堂确实不是在开李平安的玩笑。人家小雨姑娘确实每次去了都堵他。他也有点同情小雨姑娘,想帮一下。

“下次你再去下柏树村,预先给我说一声,你帮我带给她点礼物。”李平安的声音从走廊里传来。

“我明天就去!”胡仁堂发了狠。

李平安已经走远了,也不知道有没有听到他的话。

“这都什么事儿啊。”胡仁堂发了下牢骚,然后从口袋里掏出大前门抽出一支,用新到手的打火机点上。把玩着打火机回自己座位上去了。

易中海手艺真的没话说,他找来帮忙的电焊工也不差。

李平安眼前的打井机和压水机头和他给的图纸完全一样。李平安一眼就看出偏差都在允许范围之内。

“易叔。不用做的这么精细,就是日常用的,结实耐用就行。”连压水杆上手握的部分都套上了车好的木头,实在是没有必要。怕冷用的时候缠块破布都行。

“你图纸是什么,我们就做成什么。你交代的事,我可不能糊弄,势必要你满意。”易中海得意的说。

“满意。太满意了。明天早上就试一下。”

------长相决定命运------

第二天到厂子里报道后就去通知了李怀德。

李怀德听说打井机已经做好了,准备试验,也是兴致勃勃。安排了一下工作后就跟着过去了。

易中海找了四五个人把打井机抬到轧钢厂食堂后面的一处荒地上。这荒地也是轧钢厂的地盘,就是还没有规划要干什么,还荒着。

先上来俩人,挖了个一米见方的坑,见到湿土就停了下来。此时的地下水水脉还比较浅,一般挖半米深就见湿土了。

李平安指挥来帮忙的把那个20多斤直径25厘米的转头连接上握把和两米五长直径6公分的空心连杆。俩人分别握着自己的握把抬起连杆,然后猛然往下一插,转头便插进了土里。连续几下,边进去1米多。

此时另外上前两人挨着地面用特制卡钳卡住转杆,前两人握把卡簧松开,把握把上移一米多卡住转杆,下面两人松开卡钳后继续抬起下插。

十多分钟,一根连杆已经到尽头,连忙接上第二根转杆接着重复如上动作。

其实这种打井方法越往后越快,因为随着连杆的增加,整套设备越来越沉,下插肯定越来越容易。就是越往后越得小心,换连杆的时候,地面上那个卡钳必须抓牢。否则,如果下面空了,连杆和转头抓不住就坠下去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连续作业,4根连杆用完。地面上只剩下不到一米。已经打了11米深,水声都隐约听到了。

“现在怎么办?”李怀德问。

“等。”

“等?”

“马上就到了。”

话音未落,三科长跑来了。

“李平安,送鱼的来了,叫你过去!”人未到,声先至。

赵长顺亲自来了。第一次交易,不来不放心。

赵长顺来的时候坐的是二胶。当时的农村马车分两种,一种比较大,需要套两匹马或者骡子拉,称为大胶;另一种小一号,一匹马就能拉动,称之为二胶。胶的来历则是车轱辘是橡胶轱辘。没有橡胶轱辘之前都是木头轱辘,那时候一般牛拉车,称之为牛车。

车上前后一溜仨大水缸,里面装满了鱼。鲤鱼、鲫鱼啥都有,都是一斤往上的,活的。

其实用竹筐运鱼也行。但是到轧钢厂基本上鱼就都死了。第一次用大水缸运活鱼是因为赵长顺要把事情办漂亮,给轧钢厂一个好印象。

果然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李怀德看到三缸活鱼就特别高兴。不但赞扬了农民兄弟一番,顺便还夸奖了一下李平安。

大胶车上还有一根十米长的捅透了的笔直的毛竹。赵长顺把两头修得光溜溜,看着就舒服。

赵长顺办事李平安放心。

李平安招收让赵长顺派人抗着毛竹来到打好的井这边。

让两人操作往上拔,拔上来一根转杆就卸下来放旁边。二十来分钟后就留下一个直径25厘米左右的“井。”

毛竹大头前面用绳子松松系上一根布条,防止往下卸时中途脱落。

然后两人往下卸,听到入水声后卸得更起劲了。最后只留下半米多一些在地面上。接着安装压水机的地面部分。

全部安装好以后,往直筒里加引水,然后一人上下压压杆。

“出水了!”有人喊了起来。

压水的人压得更起劲了。

没多久,从出水口流出的水边变得清澈起来。出水量还行。

“可以吧?”李平安问赵长顺。

“太可以了。”赵长顺高兴得连连搓手,恨不得现在就把工具拉回去打几口井。

“这你得问领导。我说了不算。”李平安指了指正在旁边和易中海说话的李怀德。

今天带来的鱼有735斤,1斤三毛二,赵长顺一天收入235.2元。想想现在农村农民干一年,一个出全工的劳力顶多能分100多块,就可以想象到赵长顺和同来的几个村民有多兴奋。就算扣除渔船和渔网的分期款50元,那也有足足185.2元。

赵长顺揣着巨款带着打井机和从刚打那口井上卸下来的压水井头兴高采烈回去了,并拍着胸脯向李怀德主任表示,后天会再送鱼过来,数量只多不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