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韭菜棚、蒜黄地窖的建设(1 / 2)

在赵长顺的安排下,二十里铺的村民已经修建好了足够二十亩地的韭菜棚框架。

因为他们设计的这种韭菜棚北面靠墙,只修建东西两边的土墙,工作量并不大。因为被赵长顺描绘的美妙前景所吸引,村民干劲都很大。男劳力在两边用土夯墙,女劳力就在中间平整地块已经挖地、耧地。

等李平安坐车到来的时候,已经有了韭菜棚的雏形。

卸货,指导安装搭塑料纸。一个宽12米,长25米,最高处2米的简易塑料大棚一个下午就扣好了。

有李平安打样,以后其他的40多个大棚就不需要他出手了。

傍晚的时候,在赵长顺强烈挽留下,李平安和司机吃过饭才回去。期间,赵长顺倒是说李平安晚上可以不回去,但是李平安还得准备韭菜苗和大蒜,以及塑料纸,必须回去。

李怀德筹集的塑料纸大约有20母大小,但是你架起来后就差远了,能弄三分之一的韭菜棚就不错了。剩下缺口得李平安去补充。

虽然说,这次来的时候李平安可以直接换成自己的塑料纸送过来。但第一次不能,因为司机是证人。证明给李怀德李平安说的是不是真的。

欺负赵长顺他们见识少,第二次来的时候李平安自己开车来二十里铺的。他直接开过来一辆四米二。

连最见识广的村里几个干部看到李平安开的车也仅仅是惊讶于车大、车帅,没有想其他的。其余的村民更不会说什么,有什么想法了。

帆布大棚一掀,一袋袋韭菜苗,一袋袋大蒜,一卷卷塑料纸装得满满当当。

看着村民们热火朝天的卸货,一旁站着的李平安对陪着他说话的赵长顺说。

“这次我还带来了一点其他东西。”

“嗯?”赵长顺扭头看向李平安。

“鞋。”

“解放牌鞋。”

“你想卖给我们?”一听是解放鞋,赵长顺既高兴又沮丧。现在村民们穿的都是自己做的布鞋,且不说舒服不舒服,关键是家家都穷,好一点的家里人人都有双鞋穿。家境不好的,家里的孩子现在都光着脚。

所以,能有鞋穿那绝对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但是,自己做都做不起,又有几个人能买得起解放鞋呢?

据说这种鞋首先供应给我们的战士,少部分才会流到社会上。一双鞋价值好几块,再好也买不起。

“我是这样想的。你们二十里铺蔬菜基地通过我,购置了一批鞋。用途呢,是村民的劳保用品。”

“至于说怎么会有小孩子的鞋,那是对贡献大的村民的奖励。”

“货款我准备从你们的韭菜款和蒜苗款里扣”

“嗯嗯。你先听我说完。我计划采用分期付款的形势来操作。具体说,就是待到韭菜和蒜黄可以收割的时候,每次收购我要你们鞋款的10份之一,10次收齐。整个过程下来大约需要1年多点的时间。”

“怎么可能?”两千多人,一双鞋平均3块,也得7000多。对于二十里铺来说,这就是一笔巨款。要是每次付700块,如果收入大的话,也不是不能接受。问题在于,怎么可能一年多一点可以卖10次菜?

“当然有可能。”李平安笑着说。

“韭菜收了,我们还可以种别的。蒜黄卖了也是。我能保证你们一年多卖是10茬菜。再说了,这韭菜可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卖的。你们这区区几十亩地的产量,扔到京城连水花都没有。”

“你说实话,就说这第一茬韭菜。我们能收入多少?”赵长顺被说的心痒痒,但是种韭菜的一次收入必须远远大于700块。否则的话,不可能大家忙忙碌碌几个月就买了一双鞋。

“你大可放心。”李平安拍了一下赵长顺的肩膀,便扭头看着卸了货后,抬着韭菜苗等物品往韭菜棚而去的村民们。

“先不说我们厂投入巨大。你知道这覆盖用的薄膜我们找了多少关系?费了多大劲?没有足够的产量,我们会有这么大的投入吗?”

“我给你们找的韭菜苗是我一朋友研究了几十年才培育出来的。产量高,抗虫害能力墙。”

“这么说吧。只要你们管理跟得上。头茬亩产7000斤没有问题。一个冬天你们可以割三茬。就算后面产量下降,亩产5000斤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韭菜行情是一斤3—5毛。你自己算一下。就只是今年冬天你们村收入会是多少?”

“真的,真的吗?你说的可是真的?你可不能骗我!”赵长顺紧紧抓住李平安的胳膊问,有点语无伦次。

“相信我。你切拭目以待。”

解放鞋是没有鞋盒的,就用鞋绳一系一双,散乱装在大麻袋里。一个麻袋一百双,足足25个麻袋,整齐堆放在车厢前部。

之前卸货的时候已经交代过这些麻袋不要卸,现在车厢里只剩下这些麻袋了。

李平安让赵长顺安排两个人上车厢里。他则拉着赵长顺坐进驾驶室。车子启动,直接往大队部开去。

鞋都卸到了大队的仓库里。看着这些麻袋赵长顺有些发愁。

这太贵重了。随便丟双就是两三块。怎么想都不安全。

李平安看他那样子就知道他想的什么。语重心长的说:“以后你们接触的钱数额会越来越大,物品会越来越多,价值会越来越高。你得学会适应。”

“怎么个适应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