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真的是真的(1 / 2)

“首先我承认,师哥说的几点都是存在的。”李静怿先是肯定了郑宇所说的几点,但随即开始了反驳。

“书画这类艺术品,还要从书画的本身来鉴定。我看这幅字,单从笔意上看就是一幅上品,而且放大笔画就能看出,这幅字用笔有力,转折流畅,往常响拓的双勾痕迹完全看不到,整体上一气呵成,符合狂草的作书方式。”

李静怿稍显得意的瞟了郑宇一眼:“而且,从字迹上来看,明显符合怀素狂草的特征,字迹狂而不乱,看似笔画无序实则始终保持着规矩。笔走中锋,硬瘦坚挺,一些枯笔之处飞白自然,不存在勾画的特征,总体与怀素其他留存在世的作品表现一致,所以我认为是真迹!”

“说得好啊!”金脩大声称赞着。

“你就别吹捧他们了。”夏老在一边说道:“你们两个,该看出来的东西都看出来了,说明这几年不在我身边还不至于荒废。但是,要是就这么简单,今天还让你们过来?老金,你和他们说说,你的鉴定过程。”

“那好,我来说说。”金老接着说起来:“这幅东西呢,是一个月前这位张老先生让我帮着看看的,当时呢我和你们的看法基本相同,我倾向于这是个高手的拓本,用的唐纸,手法就是响拓。”

停顿片刻,金老声音突然高了起来:“但是不是!我把这幅字和馆里收藏的那幅平叠对比,对不起来!不是拓写出来的!我又仔细对了笔迹,虽然行距字距不同,但笔迹几乎相同。而且两者对比可以发现,这幅的用笔比馆里收藏的那幅更加流畅,就仿佛这幅字不是第一次书写,而是练习了多次之后的产物!”

“您老的意思是……?这幅字是真的?不但是真的,而且怀素写了不止这几幅?这怎么可能?”郑宇吃惊的问道。

“我当时也被我冒出来的想法吓坏了。”金脩苦笑着。

郑宇和李静怿都呆住了。

郑宇想了想,看向一边的张老先生:“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一问张老先生,不知老先生是否可以解惑?”

“当然可以,老朽一定知无不言。”张老先生点头道。

“那好,第一个问题。”郑宇看着张老先生的眼睛:“能不能请张老透露一下这幅字的传承?”

这里说的“传承”并不是一般意义上传播和继承的意思。

在古玩界问“传承”,其实就是问这个东西的来历。特别像名人字画这类的物品,所谓的传世之作就是字画本身在历朝历代反复在某些人手中流转收藏,而古代收藏家都喜欢在收藏书画的同时,在原作的空白位置或者装裱的连接处作”题跋钤印”。

题跋钤印,就是收藏者在原作空白处写上:某于何时获得作品,然后盖上自己的印章,表示我鉴赏过这个作品了。

可有时候个别收藏者就不是这么操作了,得到一幅前朝佳作,作品本身必定万古流芳,那作为收藏者,作品在我手,我也要跟着万古流芳啊。

于是就出现了各种骚操作,先做个序:某于XX年偶得佳作,欣喜若狂,如奉圭臬,日读三遍,必净手洁面,对作者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这么一写,得了,字太多了,没事,咱重新装裱啊。

原作面积是块豆腐干,咱给他弄一桌面的裱衬,这下地方够大了,可以绕着写。

写完,自己满意了,再来个落款:某于XX年鉴赏之余心潮澎湃奋然题字,再盖个章,齐活。

第二天又拿出来看,看完心潮又澎湃了,没地方写了,咋办?没事,咱接着盖章,于是再找个图章出来,“噗”给盖上。

反正印章这玩意占地面积不大,看一次盖一个,盖完了还能继续刻。说得虽然有些夸张,但历史上某位还真喜欢这么干!

扯远了,书画作品上的题跋钤印,能够正确传递作品的传世信息,一直是鉴定书画作品重要手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