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一座植物园后/我的植物园爆火全网_分节阅读_第131节(1 / 2)

  ……

  一进入操作间,叶晗便闻到了一股东岭白茶的茶香,这是经年累月烘干、制作等所残余的茶香,十分好闻。

  这里的设备齐全,有茶叶杀青机、揉捻机、理条机、烘干机等机器,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进行操作配合,从而使一整套的流程达到标准化。

  烘干后的茶叶整体会非常匀称,叶白脉翠,嫩绿成朵,最大程度的保留氨基酸等成分以及馥郁的茶香,达到高端茶的标准。

  茶农将竹筐中的茶青慢慢倒入杀青机器中,因机器限制,每次只能放一部分,由师傅操作,保证每一颗芽都能在250-300℃的高温下受热均匀。

  冯老板站在旁边,看着从竹筐里倒出的嫩芽完全愣住了,瞳孔微缩。

  这是……?

  他立即走上前去,迫不及待得拿起其中的几颗仔细查看。

  虽然经过摊凉丧失了一部分水分,但依然能够看到嫩芽的粗壮程度,几乎每个都达到了最完美的标准。

  要么是单纯的玉白色的芽,要么是还未展开的一芽一叶,芽比叶粗壮得多,鲜嫩到颜色浅绿泛白,让人第一眼就知道是头采品质。

  每个芽都有至少2.5公分,芽叶成朵、肥壮有力,色泽鲜亮,大小均匀,简直达到了特级中的贡品级别!

  冯老板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他开茶园十几年了,极少能采到这种等级的芽头,可能几千个里面能有一两颗。

  可是这里……他放下刚才的几颗又捻动了一小把,居然全都是这种!

  实在太惊人了。

  这样看起来,龚白那边的头采茶跟这个相比,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怪不得——

  怪不得那些采茶工能采六七斤的嫩芽,因为这里的单个茶芽要比其他茶园的重1.5-2倍!

  别人5-6万个芽头产一斤精品茶,花间集只要3万个芽头就能产一斤。

  产量瞬间就上去了。

  而且是贡品级别。

  物以稀为贵。

  这种级别的茶叶太稀少了,绝对会有大把大把的人为此买单。

  “宋师傅,你操作杀青机器的时候仔细些,注意把握温度,一定要翻面均匀,注意时间……”

  冯老板深吸一口气,事无巨细地交代起来,心跳声砰砰作响,心情罕见地有些紧张。

  但着实没有必要。

  宋师傅是二十多年的老师傅,每年为茶舍制作上万斤的成品茶,机器也是自动操作,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与他的紧张相比,叶晗反而平静得多。

  她研究了一番杀青机器的使用方法和师傅的操作,与旁边的人商议道:“冯老板,加工费要等到4月份茶叶数量全部统计出来才能核算,就按照之前说的费用……”

  冯老板摆手:“费用什么的都是小事。”

  叶晗:?

  20元/斤的加工费,假设30亩茶园产茶6000斤,加工费就是12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冯老板一时没说话。

  他闻着杀青后进入烘干步骤的茶叶,随着机器的翻滚茶香四溢,那股香气简直令人迷醉。

  这无疑更坚定了他的想法。

  冯老板心中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殷切地道:“叶园长,您看咱们也合作了很长时间,这次的费用就免了。

  所有的机器都是现成的,充其量就是师傅的辛苦费,包个大红包就成。

  不过,我希望你能把头采茶卖给我,直接按市场价收,您看怎么样?”

  茶舍茶舍,靠得当然是茶的品质。

  他这些年积累了不少老客户,去年还进行了茶舍的扩张,眼下缺的就是名气。

  而这款贡品级东岭白茶,稀有、品质极高,一定会虏获那些挑剔的老茶客的心,从而给他带来名气。

  凭借着那么多年的经验和商业嗅觉,冯老板对此非常有信心。

  眼下只要看叶晗的态度。

  可千万…要答应啊。

第75章 茶室规划

  叶晗早在之前便想过茶叶的用途。

  当初规划茶园的时候, 考虑的便是饮品店的茶饮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茶叶,而这部分的成本非常高,每个月至少有几十万的支出,占到成本的30%-40%。

  如今, 虽然大部分的桂花系列饮品和茶包已经下线, 但由于花间集人流量巨大, 年轻游客众多, 加上饮品真材实料、味道好,饮品店门口依然每天排起长队, 每月的营业额超过百万。

  在这种情况下,每月消耗的茶叶成本占到20%左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