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陕西大旱386(1 / 2)

核心的问题解决后,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被皇帝任命为景教会大主教的汤若望,为了让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能坐稳,请求道:

“陛下,金尼阁教士带来七千余部图书,尚未完成翻译”

“吾等愿和太常寺翻译总署合作,翻译这些典籍”

朱由检允许这些传教士传教,主要就是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闻言对汤若望大为夸赞,许可道:

“可以和太常寺合作,按译名规范翻译”

“还有利玛窦等人以前翻译的部份,也要根据译名规范修改”

“在礼部出版厅审核后,允许印刷出版”

把这件事交给汤若望主持,朱由检写了个手谕让分管翻译总署的倪元璐配合,又向徐光启道:

“朕听说利玛窦等人,还曾经把四书等典籍翻译为泰西文字”

“徐学士要根据拼音等制定译名规范,把这些书籍重新修订”

“朕要以它们为礼物,送给各国君主”

这是他保留传教士、改造景教会的另一个目的,把中国的一些文化,通过传教士传过去

如今的大明落后于西方的地方很少,总体上还是强势的作为强势文明,一定会像历史上那样,在西方掀起一股中国热

朱由检想看看在中华文明一直强势的情况下,这股中国热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会不会更深刻地影响西方人,让他们把大明视为文明灯塔

景教会里面的西方传教士,在朱由检看来就是传播中国文化的先导

他让龙华民去罗马教廷解释景教会的成立,就是一次试探

如果罗马教廷能接受,他就通过景教会,向西方派遣传教士通过宗教联系,传播中国文化

如果罗马教廷不接受,那他就和英格兰等新教国家发展关系把中国的文化,通过这些国家传出去

彼可以来,我可以往,文化上的较量,终归还要看国力

徐光启听到皇帝的这个命令后,心中很是激动他是信徒不假,但也同样是儒者,学习西学的目的,是以西学补儒学因此他对于传播教化,还是很热心的

耶稣会中国教团被改造为景教会后,他心中的信仰危机得到缓解这让他的一些想法,更加坚定起来

在汤若望等人离开后,徐光启向皇帝请求道:

“陛下,陕西五月以来,一直没有下雨”

“禾苗尽皆干枯,这一季确定要绝收”

“臣请前往陕西,应对此次旱灾”

这是他近两个月一直在思考的事,也是在确认皇帝的说法后做出的选择

在他看来,这次旱灾的原因,既然和传教士有关,自己作为信徒,就应该主动赎罪

朱由检对他这个想法,不知说什么好他给出的旱灾理由主要是甩锅,避免以后旱灾频繁发生时,自己被大臣逼着下罪己诏

给徐光启带来这么大的痛苦,是他没想到的

对徐光启救灾的想法很赞赏,朱由检却否决了他前往陕西的事情,说道:

“救灾不一定要去陕西,那边朕已经安排了陈奇瑜去查看”

“徐卿身在朝中,应该知道对于朝廷来说,练好新军最重要”

“这样才能在以后和建虏决战,夺回辽东安置灾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