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权力的运用和分配379(2 / 2)

“漕运衙门以后要设立运河航运集团,和沿途卫所合作成立航运公司”

“漕粮削减后的运力,运河航运集团可自主经营,和下属航运公司分享利益”

这个决定,让一些和漕运有关联的官员,顿时喜形于色

因为漕运最大的运力,都用在运输漕粮负责漕运的官员纵然想夹带,也不敢肆无忌惮地侵蚀漕粮运力

如今皇帝把漕粮削减后的运力让出来,让他们成立公司自主经营这对所有和漕运有关的官员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代表着他们的夹带从地下走上台面,可以光明正大地使用漕运

而且运河沿线设立的三个参将营,也表明了皇帝的态度——

为了南北直隶和山东、河南的安稳,运河也不可能被废弃

这让很多支持漕运的官员放下了心,转而拥护海运毕竟海上能运输的粮食越多,漕粮运力就能更多地空出来

可以说这个时候,海运真正的成为朝堂共识,再无丝毫阻力

尤其是工部的官员,他们最支持漕粮转为海运以前为了保住漕运,他们在治河时有很多顾虑如今皇帝虽然明确运河会继续保留,但是运货运人等事,到底不如漕粮紧要他们在治河的时候,就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所以群臣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在朝堂上,表态支持海运

唯有户部的官员,对无法插手海运还是心有不甘毕竟以前在运河上的漕运总督和天津巡抚,都有户部加衔海运上没有户部官员存在,让他们感到不放心

为了让户部的官员支持海运,朱由检考虑之后,又下令道:

“海运关乎粮食安全,海关更是关乎赋税”

“这两项事务主要是海军护军使管,以后海军护军使加户部右侍郎衔,每月至少要回京城户部一次”

“毕尚书、郭寺卿,这下你们该满意了吧?”

毕自严和郭允厚听到这话,顿时知道这是皇帝对他们的敲打,责怪他们前段时间放任漕帮闹事

不过海军护军使加户部右侍郎衔,而且每月还要至少回京一次,也确实让户部有了插手海军衙门的机会

这让他们对皇帝的处置心服口服,跪在地上谢罪

朱由检稍微敲打了一下,没有继续责罚毕竟分税制和催收积欠等事,都需要他们出力

最终漕帮闹事的责任,落在了漕运总督郭尚友身上远在淮安的郭尚友,遭到飞来横祸,被皇帝以管束不力为由撤职

但是朱由检没有弃用他,而是以自己对海外戒严区的决定权,设立暂时驻扎在东宁的南洋巡抚一职,任命郭尚友担任——

他希望郭尚友这个和运河商人比较熟悉的官员,能带动一些运河上的商人,把目光投向海外

同时用南洋巡抚一职,协调郑芝龙等人对南洋的开拓,把南洋粮食北运

空出的漕运总督一职,因为按任期制会在明年更换这个临时人选,由九卿大臣廷推

这番三下五除二,解决了漕帮之事,甚至更换了负责漕运的最高官员所有参加会议的官员,心中感到凛然认为皇帝既没有放纵,也没有乱了阵脚,因为漕帮之事,影响朝堂安稳

而且皇帝对漕运、海运、文官、武勋、朝堂、地方的平衡,让一些人越想越觉得精妙,心中十分赞叹

相比皇帝的这些手段来说,李三才当年夺取漕运总兵的权力后都没分配好,确实称得上不会运用权力——

但凡他对漕军稍微重视点,分配好漕军的防区,漕运上的事务就不会如此混乱,让漕运衙门不能完全控制的漕帮壮大起来

所以新任的漕运总督,九卿觉得应该推出个干臣以免文官继续被皇帝轻视,认为他们不会运用权力

最终,东林党的干将,曾经担任过左副都御史、户部添设右侍郎的郑三俊,被群臣廷推起复,担任漕运总督

朱由检知道这个人,还知道他是很多东林党后起之秀的老师,因此不愿在朝中任用他,以免东林党有了后继者,更加势大难治

但是在地方上,朱由检还是愿意任用郑三俊的毕竟人才难得,郑三俊在督学、督粮上都有政绩

所以他认可了这个任命,地方东林党大员,又多出了一位本章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