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安东都护府364(2 / 2)

“所以朕的意思是,让韩王藩国、江陵公国、宁远伯国去探索,给他们十年开拓期”

“这期间他们可以在领地内自由行事,也不用缴纳什么赋税,能养活自己就好”

“十年期满之后,朝廷再总结经验,决定下一步策略”

三个藩国的开辟,已经把周围容易占的地方都占完了

继续往北没人烟,估计没有多少贵族愿意去在刚刚开启分封的现在,朱由检不愿分封这些地方、被人诟病苛待

往东去美洲的航线大明还没掌握,需要派人探索,并且在沿途设立补给站

往南可能和佛郎机人、荷兰人对上,在大明的海军刚刚建立、无法掌握制海权的情况下,朱由检只打算让郑芝龙等海盗去试探

所以十年之内,大明的海外藩国不会很多,有足够的时间总结经验

大规模分封的开启,还需要等一段时间

张溥听到皇帝的决定后,却是有些担心,说道:

“陛下,各藩国自行其是,臣恐失去控制”

“而且分封给韩藩的地方太大,臣恐尾大不掉”

朱由检闻言哈哈大笑,说道:

“韩藩的面积看着大,其实能利用的却没多少”

“朕还担心韩王到了地方,回来会表示不满呢!”

“说实话,他那陆地上七十万平方里土地,价值不见得比得上宁远伯国的九万平方里”

“韩藩最有价值的,是北海岛的三十万平方里土地”

“以后韩王和郡王分配领地时,朕还得派人盯着点,免得那些被封到大陆的郡王不满,以后会闹起来”

外东北那片土地,朱由检印象中最有价值的是海参崴,也就是如今宁远伯国的金角卫

其次最有价值的,就是江陵公国的庙街这个地方主要是战略位置重要,在夏季通航的时候,能够沿着黑龙江深入东北腹地

夹在中间的阿速江以东地区,几乎完全是山林所以朱由检才会那么大方地封给韩王,凑够一百万平方里土地

张溥最初不明白,听到皇帝解释后,才知道那么大片的土地,大部分是难以开垦的山林,根本没多大价值,找个港口都难

山林西侧阿速江和松花江、黑龙江交汇的三江平原,才更值得开垦这里现在湿地泡沼遍布,但是朱由检确定能开垦成耕地以后会作为井田,分配有功将士

(黄色是耕地,绿色是山林,浅绿色是草地)

为了避免韩王觉得受欺骗,朱由检思索之后,指着北海岛东北方的千岛群岛和勘察加半岛,说道:

“陆上山林的事情,可以告知韩王”

“如果韩王不想要,可以让他选择这片岛屿和半岛”

“虽然更冷一些,但是沿着岛屿可通往美洲,称得上是要地”

勘察加半岛的面积同样很大,在唐朝被称为流鬼国,曾经和中原有联系

张溥看着这块远离中原的地方,感觉把它分封给韩王更好点,让韩王更加远离中原,没有造反机会

但是他自己感觉,韩王不会对这片更大的土地动心

因为之前韩王接受分封,最主要的就是看中了大陆上的七十万平方里土地即使这块土地,被皇帝认为没价值——

事实上,中原周边的土地,大多价值不大除了中原之外,大明周边的绝大部分地区都能称得上烂地中国的传统疆域,就止步在这里

以当前的条件,大明长久统治这些地方的成本太高,很可能撑不了太久当年的奴儿干都司,就是因此废弃

这也是朱由检考虑之后,把这里分封出去的原因——

大明的文官不在乎这些烂地方,但是被分封的诸侯却很在乎可以利用他们,统治这些地域

至于张溥说的失控,朱由检也考虑过但是不能因为可能失控,就放任这些地方被罗斯人占据如今的罗斯人,已经占据叶尼塞河一带,如果放任不管,他们很快就会抵达贝加尔湖这个苏武牧羊的北海,甚至继续向东,引发雅克萨之战

所以朱由检决定,把北方地区分封,让大明的诸侯,开拓这些地域

(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扩张)

为了更好地整合诸侯力量,也为了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朱由检思索之后,决定建立更高一级衙门,说道:

“这些地方以前大多属于奴儿干都司,又是唐朝安东都护府和渤海、黑水都督府所在”

“以后就设立安东都司和安东护军府,统管这一带的军政事务”

“都司和护军府可以统称都护府,衙门暂时不设,由驻朝大臣洪承畴兼任安东巡抚”

“洪承畴在朝鲜那边,让他支援这几个藩国开辟”

粗略规划了架构,朱由检还向吏部尚书杨景辰下令,选拔官员支援诸侯国各藩左右长史之中,需要有一个是朝廷派过去的官员下属低级职位,朝廷派遣的官员也要占一半以上

为了有足够的官员前往藩国任职,朱由检下令招收举人做官按之前定的政策,在海外任职六年以上者,可以转回内地

依照朱由检的想法,应征的举人应该不会很多毕竟各个诸侯国的藩王,能开出更好的条件一个世袭爵士,就能让举人家族世代富贵

不过他低估了大明官职的吸引力、也高估了海外土地的吸引力,即使世袭的土地,那些举人也大多看不上他们争抢着成为朝廷派往藩国的官员,以便以后回来

韩王朱亶眘和江陵公张同敞、宁远伯李尊祖的拉拢,被很多人不屑一顾,根本就不理会

这让朱由检既欣慰于朝廷官职的吸引力,又对此暗暗摇头,感觉要竖几个典型,鼓励大明的人向外

选拔举人需要时间,但是官员名单,很快就被吏部呈了上来

朱由检看到了一个比较熟悉的名字,询问杨景辰道:

“陈新甲是怎么回事?”

“他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推荐?”

杨景辰当即回道:

“陈新甲是直隶定州知州,虽是举人出身,却颇有些才干”

“原拟升任员外郎,但是如今户部十三司和刑部十三司改制,少了很多官位”

“所以文选司拟定,派他去宁远伯国当长史”

长史一职是正五品,以陈新甲的从五品知州经历,确实能够担任

但是朱由检对他的印象并不好,知道这个人保守不住秘密,让他去建虏后方,有可能泄露机密

所以思索之后,朱由检没有否决这个名单,只是调换了一下,说道:

“陈新甲既然有才干,就让他去韩藩当长史,帮助韩王开藩”

“现在是开拓期,以诸侯的意见为主,如果他们对朝廷派遣的官员不满意,可以申请撤换”

“愿意去海外的官员,一律官升一级,举人从正九品开始,磨勘期按三年计算”

用减磨勘的政策,鼓励官员前往海外本章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