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江陵公国361(2 / 2)

“张卿果然是忠臣!”

“以后苦兀岛就是江陵公封地,张家世袭江陵公,与大明同休共戚”

张同敞急忙谢恩,张允修虽然不满侄孙的自作主张,也只能跪了下去

朱由检看到张允修的不愿,还有于日升等人有看笑话的意思他心中冷哼一声,指着黑龙江河口,说道:

“这是奴儿干城,以前的奴儿干都司所在”

“成祖曾派宦官建了一座供奉观音菩萨的寺庙,称为永宁寺”

“以后这里还可以建江陵公的城隍庙,名字改称庙街”

“朕会选一位张家族人册封子爵,在庙街周围二百里建立领地”

“以后就作为江陵公国的附庸,方便岛上的江陵公国和大陆往来”

张同敞听闻此言,心中又惊又喜就连张允修也有些激动,想着自己这一脉是不是有得到这个领地的机会——

毕竟在他看来,庙街曾作为奴儿干都司驻地,条件再怎么差也能筑城,远胜海外岛屿

张家能有一座城池做世业,可谓是难得的机遇

就连刚刚推辞的于日升,在听到皇帝这个条件后,心中也隐隐有些后悔觉得不应该推辞太快,以至于错失机会——

在他看来,庙街这座城池的价值,远远胜过岛屿

其他人也大多和他想法一样,甚至可以说在大明很多人看来,海洋都代表着危险,大陆则更安稳大陆上一座城池,胜过无数岛屿

庙街这座在永乐年间就打下根基的城池,在价值上远远高于岛屿

朱由检正是知道他们的这个想法,所以把庙街和苦兀岛打包,一起册封出去

毕竟这个时候,苦兀岛远在海外不说,还是真正的苦寒之地给一位公爵只册封这个岛屿,绝对会被人认为苛待甚至让海外分封这件事,失去对功臣的吸引力

所以他才会把两地打包,一起册封出去

如今一看效果,果然非常明显刚才还多番推辞的于日升,神色已有些后悔——

毕竟在大陆上拥有城池的机会,实在太难得了江陵公国拥有这座奴儿干都司的驻地,几乎称得上世镇东北

以庙街的位置,只要黑龙江能通航,也确实能影响东北

不过,朱由检的设置,没有这么简单他之所以让张家选一位族人做子爵,为的是让庙街保持和苦兀岛联系的同时,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江陵公国的主体仍旧是海洋属性,不会在大陆深耕张家和未来册封在东北的诸侯会显得格格不入,难以形成合力

甚至东北诸侯如果想起兵造反,都要先针对庙街,免得江陵公国的舰队沿着黑龙江而上,进入东北腹地

可以说,在建虏身上吃过大亏后,朱由检已经在想方设法,防止东北再出现割据势力

即使未来要在东北册封诸侯,也要用江陵公国,从海上制衡他们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由检又下令道:

“江陵公国可以像藩王一样设三卫,岛上南北各一卫,大陆庙街一卫”

“另可设立舰队,受北海舰队指挥,人数不超过一万人”

“每年冰封的时候,江陵公国的贵族,允许来京过冬”

“京城的江陵公府……”

说起这个,朱由检询问戚昌国道:

“魏忠贤给他侄子建的宁国公府,现在整理好没有?”

戚昌国当即回道:

“已经整理好了,魏逆还留下几座府邸”

朱由检满意点头,说道:

“宁国公府是公府规格,以后就赐给江陵公,作为过冬之用”

“将来有了子嗣,也可来京学习”

张同敞和张允修激动谢恩,于日升则是后悔得痛彻心扉

一座府邸不算什么,但是在京城拥有一座公爵府,代表着皇帝允许张家在京城建立影响力

江陵公张家能作为勋贵一员,打进京城勋贵的圈子

可以说以后的张家,除了是封地贵族之外,还可以看做半个京城贵族,享受两方面的便利

于日升主动推辞,推掉了这次海外分封的机会,他的身上就只有指挥使世职,挤不进勋贵圈子即便留在京城,也只能小富小贵

可以说,明白皇帝对江陵公到底有多优待的于日升,此时是真的后悔——

如果早知道这些,他就是拼着老命,也要争夺机会

可惜没有如果,朱由检是为了树榜样,才给与张家这么多优待

以后分封到海外的贵族想要在京城拥有府邸,不可能这么容易甚至在有了府邸后,也只能在朝觐时前来封地贵族在京城常驻的意义,远非那么简单

张允修、张同敞两人还不完全明白这一点,但是眼前能看见的好处,就让他们对皇帝极为感激

毕竟公爵府的存在,代表着张氏族人能够在京城有个落脚地即使张同敞这个江陵公不在,张家的人来到京城也能住在公府,享受种种便利

所以张允修这时,已经不在心里面埋怨侄孙冒险,反而觉得这个侄孙很果决,让张家得到机会

张家从此以后,地位已截然不同从紫阁功臣后裔,转变为最顶级的公爵家族

这是张允修、张同敞两人,来京时怎么都没想到的如果早知道皇帝对张家这么看重,他们也不会犹犹豫豫,直到这时才来

在这个榜样之下,于日升的懊悔先不说,戚昌国、李顺祖等人,心中也极为艳羡若非两人各有顾虑,恐怕也会向皇帝求封地

戚昌国的顾虑是,他是戚继光的第三子戚继光留下的爵位,应该由他的大哥戚昌祚一脉继承他身上的指挥使世职,转为世爵只能有子爵爵位

李顺祖的顾虑是,他的身体并不好即使皇帝让太医院的医生为他调理,也没有多大好转——

准确来说,因为太医院药方的名声,他根本就不敢用太医院的药方,身体自然没有好转

现在他要考虑的不是去不去海外开国的问题,而是要有个子嗣,把身上的世职传下去

要不然他那个雄心勃勃的弟弟李尊祖,可能会夺去他这一脉的机会

胡思乱想着这件事,李顺祖自嘲的笑了笑:

『我现在连个后人都没有,李家哪有李顺祖一脉?』

『弟弟在年前就争取到开辟金角卫的机会,以后有可能拿个子爵或男爵爵位,在那里开辟领地』

『要不把开辟宁远伯国的机会让给他,先把宁远伯爵位拿回来?』

江陵公国的设立、尤其是京城的公府,让李顺祖受到很大震动,隐隐意识到一个新的贵族时代即将到来

李家如果不想在这个时代掉队,就得尽快开辟封国,拥有一块封地

这样李家在京城的府邸就能重新挂上宁远伯牌匾,在这个爵位的庇护下,拥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本章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