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天子封神342(2 / 2)

“周新是杭州府城隍,独立管辖杭州府城隍事务,但是也要受省城隍于谦命令,作为省城隍下属。”

“省城隍可在一省巡游,被省内各地请去建立城隍庙,省外则需要城隍司特批。府城隍只在一府,没有跨府能力,如果要在府外建祠,同样需要特批。”

这是把官场的那一套,拿给城隍去用。把城隍这个国祀神系的神祇,打上了更强的朝廷色采。

太常寺少卿曹思诚,曾奉皇帝命令厘正神仙体系,此时出言说道:

“陛下,各地城隍祭祀已久,多数止称城隍之神,有的却有姓名,这些应如何安排?”

“是让他们留任,还是任命新城隍替代?”

朱由检听他说过晋江城隍庙的事情,知道擅动城隍可能引出乱子,思索之后说道:

“各地城隍按理说已经功德圆满,应该要回地府享福。”

“但是如果当地的民众执意留任,朕也会告知太祖成祖,请两位先祖把这些城隍留下来。”

“原本没有人担任的城隍之位,朕会尽快推荐功臣贤臣,告知太祖成祖。”

说着,他又向太常寺官员下令道:

“太常寺除了僧录司、道录司,还要组建城隍司,专门培养祭司,负责城隍土地等神仙的祭祀事宜。”

“祖上有被册封为城隍的家族,可以派遣子弟去城隍司学习,学成以后到祖上的城隍庙担任祭司。”

“让各地的城隍庙人员派代表来京,商定城隍祭祀礼仪和斋醮科仪。厘定祭司等级,并且派遣人担任随军祭司。”

这是他仿照后世的随军牧师,设立出的职位。

在没有坚定信仰的情况下,很多士兵在上战场时,会产生怕死情绪。

随军祭司或许不能让他们不怕死,却能减弱这种情绪,让士兵有个心理安慰。让他们知道自己即使死了,也有神灵照应。

朱由检需要一整套送死往生的礼仪,抚慰士兵心理。

这种做法,在大明也不新鲜,因为军队里面,有时也会请和尚、道士做法事。现在只是把这种事情规范化,改用城隍司培养的祭司。

群臣听到之后,却是心中激动。

因为皇帝允许城隍的后人担任祭司,无疑在代表着,皇帝允许各地的城隍庙,成为他们家族的世业。

这几乎就是变相的封世职,让祖上有城隍的家族再落魄,也能在城隍庙混饭吃。

有了这个世业,他们家族的子弟就能潜心读书,以后在科场上复起。

大明的军籍进士如此多,不就是因为他们有世袭军官职位,能培养家族子弟吗?

所以现在的文官,对武荫趋之若鹜。对皇帝设立的这种城隍庙,同样也很心动。

可以说,只要被皇帝册封为城隍,他们的身后事就不用担心,而且家族的子弟,也会受到余荫。

这让很多官员,从内心支持这件事,纷纷开口赞同厘正城隍祭祀,觉得这件事很有必要。

刘宗周看着这种情况,心中叹了口气。此时他如何看不出,皇帝是在用城隍的神位和城隍庙收买群臣,鼓励官员立功,以后被封城隍。

这件事有众多官员支持,他也不好反对。而且城隍也确实是国祀正神,是后土皇地祇麾下,守护城池的神祇。

儒家说是敬鬼神而远之,却不代表他们不拜神。很多儒家士子,会拜各种神祇。就连刘宗周自己,也会祭拜城隍神。

皇帝以功臣贤臣为城隍神,把祖宗崇拜、家族世业等等关联到一起,让群臣再没动力反对。很多人都能猜到,这就是朝廷设立的名宦祠,只有做出功绩的名臣,才能成为城隍。

所以刘宗周想明白后,主动向皇帝请求道:

“各地城隍祭祀礼仪混乱不堪,臣奉命重制礼乐,请参与规范礼仪。”

“以圣贤传下来的正道,规范城隍祭祀。”

朱由检闻言大喜,因为刘宗周的表态,代表着最坚持正统的儒家士人都认同了城隍祭祀,所以他当即道:

“先生是礼法研究中心主任,所有礼仪法律的上的事情,尽皆可以参与。”

“城隍司的事情,还请先生指点。”

让太常寺卿李标、少卿曹思诚和钱谦益,都要配合刘宗周。

李标和曹思诚还没什么,他们巴不得刘宗周参与这件事。

钱谦益却是面色一苦,知道自己又被刘宗周压了一头。作为太常寺的少卿,本来这件事他能名正言顺参与。却无奈他对太常寺的事情根本不上心,近期在忙着给以前的文章和四书五经加标点,推广自己的学问。

这让他在太常寺的事情上,都落后于刘宗周。而且皇帝对他的圣眷,似乎也不如以前。

『看来还是要做事,不做事皇帝就不理会。』

『当今陛下,真的是只看实事,是实事求是的皇帝啊!』

心中泛起这个想法,钱谦益想到了皇帝登极以来,很多官员向皇帝上疏提建议。

对这些建议,皇帝表面上很听从,然后让他们放手去做。只有做出成果的,才会被皇帝继续关注。那些说大话的,现在大多已没有声音。

所以钱谦益领悟到,自己要不断做事,才能一直有圣眷。

像以前那样优哉游哉地当官,已经不合时宜:

『该做什么事呢?』

『难道真的要像陛下暗示的,对超级有产者征税,或者逼迫他们分家成为恒产者?』

『我自己这样做没什么,但是让天下人都这样做,那可实在太难了。』

『估计我提出来以后,会被很多人攻击!』

想到自己前段时间把产业分给族人,钱谦益隐隐还有些后悔。若非皇帝用钱千秋案逼迫,他不可能迎合皇帝修改《恒产论》,并且主动践行。

前段时间,皇帝暗示他更进一步,在朝堂上提议践行《恒产论》,制定法律对超级有产者征税。钱谦益心中退缩,还没有敢上疏——

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他是真的不愿为。

只是看着刘宗周不断扩张职权,还得到皇帝的信任,钱谦益又觉得自己若是再犹豫,可能被刘宗周彻底压制,再也超不过这个人。

所以他已经盘算着,要如何完成皇帝的暗示,却又把自己摘出去。

心中转着这些念头,钱谦益又听到皇帝对城隍司的事情,做出很多安排。除了任命官员做正神之外,还吸纳本相名宦、有功绩的吏员、有名望的乡老做从神,或者去乡间做土地。把土地神纳入城隍麾下,作为城池外的小神。

这让钱谦益心中盘算,自己以后死了,是能当上城隍,还是一小块地方的土地?

这让他的心中,建功立业的心情更迫切起来——

他可不想将来死了,被人指着一座乡间小庙,说那就是土地神钱谦益的庙宇。

至少也要当个城隍,在城池里面有庙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