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玻璃51(1 / 2)

叶庄的所有,让留下吃晚饭的三位道士深感庆幸。

白云观里的两位还好些。潘师正就不同了。这位道门最优秀的道长,连道门声望极高的刘爱道都不敢收其为徒的牛人。据说刘爱道与潘师正初见,相谈甚欢之下,潘师正欲拜刘爱道为师,刘爱道犹豫以后还是拒绝了。不是潘师正资质差,而是太过优秀了,觉得自己教不了潘师正的刘爱道,将他推荐给了王远知,说是只有王道长才不会浪费他的天赋资质。

王远知一见潘师正,与之相谈之下,毫不犹豫的收下他,并且毫无藏私的将自己所知的道法,统统倾囊相授。不仅如此,还把在北方传教的重任交给了他。袁天罡李淳风后来都成了道门在世俗的代言人,而潘师正师从王远知以后,一直是道门内的道法高人。

叶蓝与潘师正聊得很愉快。潘师正对各地的风俗人情,以及大唐各地的风景名胜如数家珍。从长江到黄河,从塞北到江南,从东到西,由南至北,涉猎之广,眼界之阔,令叶蓝这个后来者差点接不住。

还好叶蓝对神州大地本土的了解,不如潘高人,可对整个世界潘高人一无所知,聊了近一个时辰,算是打了个平手。两人倒是颇有相见恨晚,惺惺相惜的味道。

潘师正住了两天,除了问候自己的师父,对孙思邈王和也是持晚辈之礼,极为恭敬。当王和演了一遍太极以后,连忙询问如此道门拳术不知是何人所创,得知是叶蓝传授以后,又是郑重拜谢一番,礼貌风度不禁令人心折。就连王远知都看的频频拂须轻笑,对这位徒弟那是满意至极。

潘师正走后,总算可以忙正事了。这两天也不是什么都没做,至少准备工作都做好,就等着叶蓝了。

玻璃可以烧制,那么大棚也就提上了日程。除了大棚,叶蓝还想重新盖房子,北边树林的北边,有那么一片地,满是石头,并不适合种庄稼。习惯了钢筋水泥,住着木头房子很不习惯。武家供应的砖块质量很好,足够结实。后世北方砖混结构,很多都是三七墙,两层窗户,就是为了隔热保温。在这个没有供暖的时代,木头房子夏天还好一些,可到了冬天,那是真的冷。

有条件改善,那就没必要苦了自己。村里的乡村大舞台,新房子,蔬菜大棚可以一起开工。等开了工就会有人工需求,除了最主要的技术人才,别的都可以用山下村的村民,只要避开农忙时节,等都弄好了,光这个项目的建设就足以改善增加村民收入。至于庄里,有了各种产品的输出,不用担心会缺钱。

春耕已过,正是空闲的时候,除了少数还没完成,大多数村民已结束了春耕大忙。

乡村大舞台,本来叶蓝只想搭个表演的舞台,其它地方都是露天的,想了想还是全给包进去,虽然成本会大增,但建好以后,无论下雨或者冷热天气都可以表演,也不会影响观看者。

大舞台的设计给了公输。叶蓝把后世八九十年代农村人民大会堂的造型,给他画了一遍。

后世的人民大会堂,农村里的很简单,四边都是砖墙,人字架屋面,还是木头的,舞台只要高出地面一米二至一米五即可。就像叶蓝老家的大会堂,屹立几十年不倒,平时只需翻修坏掉的瓦片即可,能容难三百左右观众。

自己住的房子才是最耗钱的。原先的庄园没准备拆,但是庄里的所有人都要住到新房子里。冬天太冷了,木头房子冬季取暖安全性差一些不说,还不够暖和。当然不能像后世一样盖个几层,一层就够了,墙体必须要厚一些。只要住人的房间,都必须有安全的取暖设备。

学堂,以后独立出去,不能再在庄里,会有独立的校区。除了建设可以提高村民收入,更多的是为长远考虑。叶蓝相信学堂会不断扩大,尤其是技术这方面。和公输聊天的时候,说起过后世的技校,公输一族根本不介意自家的技艺外传。甚至公输润都和叶蓝商量能否办个技术学堂。

叶庄虽然有技术,现在的所谓产业也还是小打小闹,制约发展的不是销路,而是原材料与技术工人的欠缺。做大产业,必须有足够的原材料,足够的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缺一不可。在这个目前还是纯手工的时代,个人有一份手艺就能生活得比多数人要好,而且还会被当成传家秘技,传子不传女。

拜个师父很难,就算拜了,愿意倾囊相授的少之又少,大多数都会留一手。就像村里几个瓦匠,宁愿所有活都自己干,也不愿带人。带人了,意味着别人可以学,说不定哪天就成了竞争者。聪明伶俐的不是没有,不敢说一看就会,砌土灶盘炕这种活,天天看,聪明的跟着不用几个就能学会。

就砌个土灶盘个炕都搞得神神秘秘,就枉论其他了。公输一族经过了这么多年,早已悟透秘技自珍根本不能发扬光大。就像孔子一般,带了这么多徒弟,不仅仅成了文宗,后来还被尊成圣人。公输一族很羡慕,因此在叶蓝说了技术学校以后,建立技术学堂成了公输家族的心愿。

何乐而不为呢,叶蓝需要有技术的工人,除了木匠技艺,玻璃白糖白眼造纸等等,所有叶蓝有的产业的技术,都会被放到技术学校。公输族里有很多人,不再单纯的从事木匠技艺,各项技术都成了他们学习的目标。

贾家人少一些,但也在不断的进取,扩充养殖业就是他们的目标。前一段时间弄的蜂巢,没过多久,又从山里弄下来几个,蜂箱都做了五个了。药材的培植和道门在合作。除了猪鸡鸭牛羊,奶牛的养殖业已开始,鱼就不用说了。这是一群纯粹的开拓者,贾家甚至考虑将鱼的养殖细化,提出找鱼塘只养黑鱼,将一些杂鱼当成黑鱼的食物,除此以外,在池塘一圈堆砌岩石,岩石以外的土里养殖足够多的蚯蚓,只要蚯蚓爬进石缝,那就是黑鱼的食物。这种做法是否可取,叶蓝不敢确定,但这种思考与进取,确实值得肯定。仅仅是吃了一顿叶蓝做的烤鱼,后世的那种烤鱼,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要想建设学校,对于叶蓝来说,玻璃是必不可少的。而二氧化锰就是炼制无色玻璃不可少的添加材料。有了二氧化锰,只要能炼制玻璃,建设就可以开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