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师娘40(1 / 2)

“哦。”闻言我点头正打算起身离开,忽然想起今日过来的正事:“对了先生,小子这几天闲得心中发慌,实在有些坐不住,您这有没有小子能帮忙的事。”

先生思索下说:“最近书院没什么忙的,只一点小事子规搞得定。不过手边倒真有几件事需要人手,你自己选一下吧。”

先生在桌上书卷里找了找,拿出来几封信说。

“这是老辛前几天来的,左邑县衙账目不清,周边几个县多多少少也有点问题,老辛领了命去查账。你小子算学不错,可以去那里帮忙查账;这个是前阵子程家来的,象山那边聚了伙强匪,专门挑小股商贩下手,近期正好借剿匪练兵,老二就去了那边。”

“骏骐在那边,不是,这事是您安排的。”我不禁又惊讶一下。

先生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说:“对啊,特意交代舅家,带他过去长长见识,反正有程家照看,出不了事。”

“还有个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去的。今年乃京察之年,不同于吏部使用考语、访单等方式对地方官进行考评,内外各军还需派人入京接受兵部考核,其中回京述职的军士第一站必须去芣苢院。芣苢院那边人手不足,需要帮忙。”

“芣苢院?那儿是干嘛的?”

先生拍着正在编篡的书籍,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你小子别的不知道也算了,好歹了解一下咱们昰国的官职历史吧,等编完这本书,一定罚你抄上十遍。芣苢院就是监察司的另一个名字,头一任秦院长很喜欢车前子,于是改名叫做芣苢院。”

“哦哦,这个学生们可以去吗?听起来挺严肃的地方。”

先生摆摆手,示意我想多了:“放心吧,你们去也不会被安排进核心地方,估摸就是做些闲事:例如接待各军回来述职的军士,审察时候在一旁观摩记录汇总,主要负责动动笔。反正那儿就是个多动手少动嘴的地方,很适合你要的清静。”

先生又给多解释几句:“头任秦院长做的太好,给芣苢院创下偌大基业,但也将大小官员权贵得罪了个七七八八。自秦院长逝去后,后面接任那位能力不足,导致芣苢院这几年尽显没落,连监察各州官员的职责都被各地知州夺走,唯保下那个大院子。”

“他们没多少人手,平日盯着京城都紧张,这次京察更显得捉襟见肘。找各个衙门借人又拉不下脸,所以找到先生这,拉一些知根知底的学生过去帮忙,也算帮一下书院里的贫寒学子。大概前前后后忙一个月,怎么样?”

这还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轻拍桌子道:“就这个了!对了先生,工钱怎么算的?俗话说亲兄弟也得明算账,这个可得说清楚。”

先生正喝茶,被这忽的一问呛到,连连咳了几声说:“你家那么大铺子还在乎这个啊,再说家里什么时候短过你的吃穿。”

我一本正经解释:“当然要在乎,怎么说这也是正经干活,先生你可别凭空克扣弟子工钱,还指着这点工钱给家里人买几样礼物呢。”

先生倒也壕气,不多计较说:“行行行,他们怎么给你那些个师兄弟开工钱先生还真不知道。这样吧,不管他们给你多少,家里每天再给你开一百文,到时候算清日子带上单据自己找韩管事领。”

“单据?”

“是啊,既然是明算账那就得照规矩办事,每日单据都记得盖上芣苢院的印,不然不认。”

“行吧,小子就去这儿。”毕竟算起来十天就是一两银子,按前几天雷离海所说,这就够贫寒人家用一年的。一个月就是三两银子,即使在京城也够买不少东西,忽然就有了盼头。

我正高兴,先生又嘱咐一句:“对了千万记得,那儿不比其他地方,再没落也是监察司,管好你的好奇心,惹出事来可不好收场。”

“您放心吧,这些分寸小子还是有的。”

吃完卤肉便帮先生整理搜集来的各类书籍,先生正在编纂的那本史书的本纪篇已有三分之一进度,密密麻麻写了足一尺高。对此我惊叹连连,先生笑着解释,写书就是这样,先写厚再写薄。

稍微坐了会,念着过来还没见二师娘与四师娘,便向先生告了声后前往后院。

进后院,兰香说几位师娘都在花园赏景,便没停留,径直向后花园而去。

兰香带路穿芍药园过假山,远远看见海棠丛旁坐着说话的二师娘、四师娘和蓝儿。二师娘一向喜欢晚荷岸柳,原以为她们会在湖边岸柳处来着,没想到在亭前坐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