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明与暗(1 / 2)

一个春天的早晨,阳光透过淡淡的云层,照在洛水北面的大道上。王衍身穿一袭华丽的朝服,领着一众官员,为王澄和王敦送行。

王澄即将调任荆州刺史,王敦则去就任青州刺史。王家的计划,一步步地推进实现着。

王衍在人群中,眼神里闪烁着深深的期待。他知道王澄的性格,他爱酒、爱诗、爱清谈,而这也是他一直鼓励王澄去做的。只有这样,王澄在荆州保持自己的名士风范的同时,也不会让家族南布势力引人注目。

一行人走在通往城外的路上,周围是绿油油的田野和繁花似锦的树林。远处传来鸟儿清脆的歌声,与车轮滚动的辚辚声相互交织。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早晨。

当他们快走到驿站门口时,王澄突然停下了脚步。原来,他听到了一只鸟儿在附近的树上婉转歌唱。他兴趣盎然地抬起头,目光顺着声音寻找那只可爱的鸟儿。

那是一只漂亮的黑白喜鹊,在树枝间欢快地跳跃,唱出悦耳的歌声。王澄看得出神,突然,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脱掉身上的长袍,只剩下贴身的衣物,然后开始爬树。

官员们都惊呆了,他们瞪大眼睛,看着王澄爬上树梢。王敦也不禁哑然,他没有想到王澄会在这个时候发作名士趣味。

衣服还是会被树枝挂着,王澄觉得碍事,感到很不耐烦,索性脱成天地为屋状,大庭广众之下继续攀着树枝向上爬。

他的心里异常兴奋,他渴望接近那只可爱的喜鹊。他早上特别多服了点五石散,才能更好地激发自己做出引人注目、自然而然的荒诞行为。

行散的兴奋与愉悦下,他一如既往地并不在乎周边一切,从心所欲,率性而为。现在的他,专心致志地,只想抓住几只小喜鹊。

经过一番努力,王澄终于攀上了树梢,大喜鹊自然造就飞走了。他伸手把剩下的小喜鹊和巢穴一起捧在手中。他欣喜地看着手中的鹊巢,神色自若,放声大笑,仿佛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树下的官员们已经看呆了,他们无法理解王澄的行为,也无法抗拒他的魅力。他们都默默地站在那里,看着这位名士在树上欢笑。

王衍则是一脸无奈的笑容,宠溺地看着王澄从树上下来后,若无其事弟穿上长袍,带着一窝小喜鹊和鹊巢一同坐上马车,继续他的旅程。

这个令人惊讶的插曲也成为了人们议论的话题,传遍了整个京城。司马越笑得打跌,对这个去荆州要地的名士,更加不在乎了起来。

送别了一南一北兄弟,南渡计划确定后,王家上下也开始了一场悄无声息的忙碌。家中的成年男女们,都被分派了任务,开始秘密清点和核对账目,转移人口和财产,以备南渡。

同时,各种聚会后,也会和素有姻亲往来的家族暗示和商议,一起共同配合处理着庞大的田产、店铺、庄园、盐场、矿山…

王家孝弟传家,对祖宗祭祀的田地极为重视,这些田地是家族的精神支柱,不能也不便带走。于是,王导决定,将这些田地以及大批不便携带的文玩珍品和名贵家具,托付给家族所在的寺院。

王旷的弟弟天生慧根,很早就出家潜行。王家以支持高僧族弟出家为荣,慢慢大量施舍寺院,不会引人注目。

这些文玩珍品和名贵家具,有些已传世数代,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荣耀,有族弟竺法潜的威名在,定能妥善保管,祖宗祭祀和家学传承,也会继续日常地运作。

为了方便未来南渡,王家将所有能变现的财产都换成了金银。这些金银有些被制作成便于携带的金条和银锭,有些则被熔铸成大块的金银锭,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为了防止路上遇到各种可能的危险,王家还特地请来了专人,对这些金银进行精细的包装和收纳。

王家女眷们整理着细软的行囊,默默记下那些不能带走的物件,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期待。她们努力打起精神,指挥账房先生们彻夜不眠,日夜不停地清点着家族的财产,核对各项账目,确保所有的交易都准确无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