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话旧时(1 / 2)

孩子们都去睡了,王旷夫妇开始认真商量起南渡准备来了。

计划定下了,执行推进着,但是变故仍会很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成行。但是琅琊王家的坚韧绝决,从王旷的曾祖母,王祥的继母朱氏开始,比天下皆知的孝弟盛名,更深刻地刻在王家的基因里。

琅琊王家惧内的传统,也是王祥兄弟敬重和感激母亲朱氏,而爱屋及乌,对儿媳妇们的重要性不断高度认可,而建立起来的。

因此,王家兄弟们很有默契地早早地配合家中主妇,开始不动声色地做好南渡的财产整理、物资清点、人才规划、心理建设等等事宜。

“也不知道这个卧冰求鲤的故事,会不会让曾祖母朱氏曾经的声名,再度受损?”市面上流传的故事版本和王家家传的版本,很是有些不同。卫氏深知内情,不由感慨。

但是当年,当王家人发现乡人将卧冰求鲤的故事传得越来越神话后,是朱氏做出决策,把自己黑化成一个被孝弟兄弟感化的改邪归正的后母形象。

因此王家人不仅不澄清细节和乡人恶意的猜测,还有意无意、变本加厉地输出几个王祥兄弟的成长故事。渐渐地,这个恶毒后母的形象更加衬托出王祥的孝顺、弟弟王览的善良和聪明。

朱氏,也就在她并不在乎地市井传说中,黑化成一个被孝弟兄弟感化的改邪归正的母亲形象。

朱氏常常说“故事嘛,又不是史书,往往都是道听途说编造出来的,过程被怎么编排都行,反正大家都落了好。”

“三年不改父之志,是为孝也。”王旷安慰着妻子。他们知道,只有不断理解了祖训的真实含义,才是家族做出正确行动得以不断壮大的根本原因。

夜色如墨,月光银泻。王旷轻轻把玩着熟睡的妻子皓腕上的精美玉镯。据说,这是曾祖母朱氏的遗物。

朱氏嫁入王家后,为了支持王祥王览兄弟保持名士风度地求学成才,以及成名后的二十多年避乱隐居,丰厚的嫁妆变卖殆尽。

她去世时,这对玉镯已经是仅剩的嫁妆,一人一只留给兄弟俩传家。

最初,朱氏作为后母出现在王祥生活中时,王祥只是个乡下胆怯小男孩,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没有信心。父亲常年在外奔波,更让他少了些男子气概。

朱氏来到王家后,在生活上体贴入微,偷偷变卖嫁妆来保持生活和教育品质,却让孩子们以为是父亲长年在外奔波的成功,更加敬重父亲以父亲为榜样而努力。

然而,朱氏对王祥的严格也是四里八乡出了名的,一般人因为后母的身份,多少有些怕人口舌,不敢管教。她却一片纯然、不管不顾。

正是她泼辣坚毅而严苛的因材施教坚持,才逼着王家兄弟都迅速地成为文武全才。

王祥性格平和,在学问清谈和习剑上很有天赋,王览性格直爽,在学问上探究和习拳上很有天赋。兄弟俩在朱氏的教导下,渐渐薄有才名。

随着王祥渐渐走入清谈圈,五石散也渐渐引起了他的好奇。

一个晚秋的下午,秋风起有些凉意,但王家却是暖意融融。秋天的斜阳映照到院子里,朱氏盘坐地上,面前是一张虽然破旧却洗刷得十分干净的矮几,上面堆满了家里的手工活计。

两个儿子坐在桌旁,专心温书。

朱氏一边研究怎么把这两个淘气孩子的衣服补出特别的纹饰来装饰,一边侧耳听着他们的朗读,提醒着:

“要用心去理解每一个字,不要急,慢慢来。浩然之气是从知见认识上发出的,只是表面的文字功夫不够的。

兄弟倆点点头,开始认真地读起来。他们的声音高亢激昂,充满了童真的热情。朱氏听着他们的朗读,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然而,好景不长。王祥似乎无法集中精力读书,他的眼神开始漂移,手中的书也慢慢地放下了。

“哥哥,你怎么了?”王览注意到哥哥的异样,轻声问道。

王祥没有回答,只是皱着眉头,看起来有些困扰,忍不住一直打呵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