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孤星注(1 / 2)

午后,王家兄弟如美玉在堂,欢宴一场、趁兴而归。王导、王敦和王旷兄弟转到书房,商议如何执行家族搬迁。

百年前的赤壁之战,北人南渡不成,没有现成经验需要讨论。怎么让计划成为行动,更需要先讨论清楚。

谋定而后动,是王家一贯的沉稳做派。

秦始皇焚书后,拥有书籍文化资源的世家才是这个知识稀缺世界永恒的王。因此,成为像曹操那样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佬,是大家族最安全的选项。

王家兄弟深知计划执行周密的重要性。一开始就得谨慎行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毕竟,“八王之乱”后,司马家族的各位王侯之间矛盾重重,对内对外都猜忌得厉害。

“一个大家族的搬迁十分引人注目,必须有个十分合理的理由,才能开始公开筹备”。王导素来周全,先提出议题。

”得确保计划的执行,不会引起其他司马王的焦虑和不安,尤其是东海王司马越。毕竟咱们家目前明面上都是他的直接或者间接下属。”王旷补充。

“吕不韦,奇货可居”。王敦言简意赅指出关键。

“对,得找个合适的司马王来作为面上理由”。王旷心领神会,看向堂弟。

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琅琊王”!

在“八王之乱”的混乱局势中,司马家族的各路王侯打得热火朝天、山河破碎。

但都是司马师一脉才有资格争抢。对于琅琊王司马睿这样的边缘王族而言,依然只能当个小透明。自求多福能自保就不错了。

司马睿的祖父,河司马懿的司马师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他父母早亡,只能一直跟着叔父。

叔父曾经是皇后贾南风的亲信,因此司马睿少年时光过得还算不错。他被封为琅琊王,在洛阳城过上了普通的富家公子的生活,没啥烦恼也没啥前途和追求。

其实,司马睿经常受到其他家族成员的排挤和歧视,甚至被视为局外人。但他逆来顺受惯了,也不觉得。

王导和他同年出生,年纪轻轻就一副淡泊模样,属于在洛阳城里少有的没有目的地、可以一起玩的朋友。

王导毕竟来自大家族,谨慎惯了,早早看出贾南风的跋扈迟早是个隐患。当然,没想到隐患大到导致王乱和破国,此是后话。

所以他一有空,就给司马睿吹风,让他别在人多眼杂、事故频发的洛阳逗留,得尽快回到封地,如果他想要一直保持小透明的悠闲日子的话。

随着“八王之乱”的爆发,司马家族内部出现了严重的权力斗争。叔父因为被怀疑私通司马越而被司马颖处死。失去了叔父的保护,司马睿想起王导的劝告,连忙逃回封地,然后转投到东海王司马越旗下,索性做实勾连。

司马越不过是领个顺水人情,司马睿对他而言,不过普普通通一枚小透明,不值多少热情和关心。

琅琊王司马睿就这样一直处于这个繁华世界的边缘,偶尔搭把手给干点儿公务,大多时候貌似冷眼旁观着这一切的混乱和争斗,更多不过是管不着也不想知道。

投桃报李,或者心有余悸,司马睿找了个机会让司马越把王导调回来当他的属官,好安心躺平。

近水楼台先得月,王导回到故乡任职,帮司马睿一起过好普普通通的贵公子生活,轻松得很,因此两人关系一直不错。王导深知,司马睿目前想远离中场争斗,需要寻找一种方式,既能保护自己,又能保持自己的混日子地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