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茶席变(1 / 2)

王旷慢条斯理地走到王敦身边,一把抢过他手里被把玩得油光发亮的橘子,来到茶席前。

他把这个金黄色的橘子,放在代表长江的蓝色丝绸茶巾的东南位上。宽敞而庄重的议事厅中,堂兄弟们纷纷放下手中茶盏,抖了抖袖子,优雅地聚集到茶席边上。天有些阴,茶席边放了个灯笼,烛光摇曳映照着众人严肃的面孔。

王旷抓起一把红枣再手里,开始阐述他想了一夜有了模糊的又被兄弟们激发出的框架性灵感:南下江东。

“我主张,整个家族不留余地,全部搬迁,只去一个地方:割据东吴。”王旷目光坚定地盯着橘子。

此言一出,桌旁议论声立刻响起。在场的其他兄弟们开始交头接耳,脸上都是疑惑和不安。“全部资源投到南下,过长江天险,那岂不是要先放弃似乎也可以经营得了的徐州、荆州和江州?”

“琅琊王家孝弟传家,同进同出,其利断金。当今天下纷乱,只能专投一处,再慢慢经营,方有成效。继续像现在,和东海王、琅琊王以及皇家都平衡资源,很快天下局势变动,平衡也会被不得不打破。”王导一眼看出这步棋在格局上的精妙之处。

不过想到王旷为了进门的胡闹,觉得不一定靠谱,还是先听听好。

王旷欢喜回应:“是的,这不是放弃,是投入到最好的选择上”。

他一边说,一边把手里的红枣全部撒在橘子周围到琅琊老宅所在,慢慢铺了一条新路。原本的凛冬茶席多了这些色彩,倒像改成了新年风味的。

有些兄弟开始点头表示认同。王旷的语气坚定,王导似乎也不反对,让他们相信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决定。但是,也有些兄弟仍然流露出担忧的表情。

于是有人问道:“但是,为什么选江东。魏帝灭吴后,所谓三杰也不过而而。南方的甜橘过江成枳,北方的蜜柑在江南也难种吧?”

西晋灭吴后,陆机兄弟为首的江东三杰北上中原,过得很是不堪,被北方的世家大族取笑为一丘之貉的貉子。

“是的,江东对自己的杰出人物的信心被打压了数十年,目前已经没有强力人物的镇守。我们要让他们回忆一下‘生子当如孙仲谋’的甜味!”

王导旷大笑,剥开橘子,取出两瓣在茶炉上烤,温暖的甜香顿时飘散开来。

王敦瞪了王旷一眼,帮他把橘瓣压破,汁水流出,香味更浓烈些,嘴上却仍不屑,“江东倒是没有徐州和江州这么多人在虎视眈眈,先行入手倒也不枉你走过一回。不过,那儿不是已经有陈敏了吗?忘记你怎么丢盔弃甲地回来的了”

王旷连忙解释:“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二个理由。江东人目前缺乏强有力的领袖,他们渴望出现一个有能力保护江东的人。我们的家族背景和实力,才正是他们所期的。”

这个观点提出后,一些兄弟的脸上露出了理解的神情。“的确,扬州士族纵容年轻人在陈敏谋反后,第一时间支持旷哥儿反击,可不是在支持追星。你那笔字虽然比我们好点儿,拿出去外头,还不至于…”

听到最后一句,王旷作势要打。

“不是我先说的,是嫂子家的小姨子卫夫人评判的”说话的兄弟嬉皮笑脸地躲到了王导后面。卫夫人此时虽年少,但书法造诣早已广受世家大族认可。

王家有惧内传统,王旷不再笑闹,正色解释:“陈敏出身微贱,缺乏足够的政治号召力,江东大族不会认可他的。而我们琅琊王氏,中原豪门、帝国亲眷,才是江东大族愿意支持的关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