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见春台(十三)(2 / 2)

“大哥……”远远缀在后头偷听的刘计站了出来,竟然也说“我也想跟你出去见见世面。”

乔晟铭的出现,让这个山村的小小少年真正向往起了外面的世界。

或许连乔晟铭多年以后回想起来,都要感叹命运的齿轮如此紧密,他无意之中来到南池村,又在无意中开启了少年少女们的梦,而他们掀起的浪花终有一天拍打在他身上。

两个人软磨硬泡了两天,终于让刘玉松口,答应带着他们一起,不过只能待上几天,不久他要跟着商队去宣州,等他要离开益州的时候两人必须回来。

“好!”两人满口答应。

刘计想的是只要能出去就好,而识木心里则打着小算盘,“你又怎么知道我究竟回没回呢。”

识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没什么钱,拎上两身换洗衣物就跟着刘玉一行人走了。

他们没有是没有马的,只有牛车和驴车可以坐,走得慢慢悠悠,路上又颠簸,刘玉本来还担心识木会叫苦,却没想到她倒是一声也没吭,大家怎么做她就怎么做,全然没有因为自己是女人就娇纵什么。

牛车走得慢,带的水经常要补给,所以隔上不久他们一行人便会停在路边驿站休整一番,要上一壶茶,找个角落歇息一会儿,然后该喂草的喂草,装水的装水。

只有这个时候,识木才会不和大家一起休息,而是走到人多的地方静静喝茶,默默听着驿站行经的旅人口若悬河般讲述在河池那边的战事。

一名农夫站在摊主面前,讨了碗水喝,听见有人聊起近来疯涨的米钱,来了劲,“为何米钱涨了这么多?嗐,还不是因为打仗?你二位居然还不知道?”

刚听闻此事的路人大惊,“打仗?谁和谁打起来了?”

“你保准猜不到,是秦王和李将军!秦王殿下带着万数士兵从榕津过来呢,最后的目标就是河池,也就是李将军现在在守着的。可是李将军只有不到一半的兵力,虽说她是战神,但这也实在是过于凶险了啊!”

“这位兄台,您是从那边逃过来的吗?”他邻桌一位布衣男子见他对战况如此清楚,开口问道。

“是啊,河池虽说不大,但也住了不少人,我们一听要打起来了,立马就逃啦。我独身一人无牵无挂,这不是打算去江南那边闯一闯吗?”

有位对战事略有耳闻的男子听出些许不对劲,问道:“诶,那你们又怎么会事先听说的?我们甚至都是在秦王已经发兵好几天才知晓西川起了战事的。之前只是听说李将军麾下大将庞统领在西川打了一仗,不过说是打完就撤退了。”

“是啊,不然庞统领哪能跟几万人对上啊,听说了秦王领兵的事,这不就赶紧从西川撤到河池了吗!”

“要我说啊,你们就不奇怪一下为什么秦王会和李将军干上这一仗吗?人李将军向来守着北地,如今怎么跑西南来了?”

识木出来这几天,听到过不少类似的话,她这才知道,原来也有普通百姓对政事这么敏感。从前她一直待在南池村,还以为外面的人都和村子里一样,什么都不懂,现在看来果然还是他们过于封闭。

那个从河池来的农夫放下碗,走到众人中间,“其实您二位这个问题是同一个答案。”他环视了一圈,见众人被吊足了胃口,便得意一笑,接着说道:“是因为——当今大齐皇帝的胞弟,端王殿下。”

“端王?”有人听到这名号,似乎已经了然,却还有人奇怪着,“我知道端王殿下,但他又和这战事有什么关系?难不成……”

“正是!端王此刻就在河池!早些时候,端王殿下就派人带着河池县令告知百姓,离开河池前去避难,甚至已经找好了地方安顿平民。我估计啊,是秦王不知道怎么得知了端王在西南的消息,想要杀了他,这才兴起战事的。”

那位农夫因为乔晟铭替百姓安顿住所一事,很是钦佩他,话里话外都透露着“我相信端王”的意思。

“那刚刚说的庞统领呢?他应该和端王殿下汇合去了吧?”

“那是自然,秦王当时就是追着庞统领来河池的,不然遭殃的可就是西川喽。”

“这……秦王为何要杀端王殿下呢?”

“我听说端王殿下向来心系百姓,虽说没有封国,但领兵打仗、治理国事一样是战功赫赫啊。”

“说起来,端王殿下曾经跟着李老将军上过战场呢,那这次李将军是来帮他的喽……”

话题又一次扯得越来越远,识木喝净碗里的茶,起身离开了。

虽然没打听到有用的消息,但至少也没有什么坏消息。

“木木,”刘计知道识木这是在担心乔晟铭,所以这时候也会帮着在旁边多问两句,“我刚刚听一位老伯说,河池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地方,地形崎岖,只有一条长长的窄道,两侧都是山壁,端王殿下他们在里面必然很安全。”

“那这不就是把自己困在了河池吗?”识木心下疑惑,这听起来倒像是秦王把他们逼到退无可退了……这场仗估计不好打。

就这样,识木靠着每次途经驿站休整的功夫,打听着远方的战事,十天,他们终于从南池村晃晃悠悠的到了益州城,而此时她也听说了,秦王,已经到了河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