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208(2 / 2)

  刘媚子笑着上前:“郎君怎么如此说?如今郎君才加冠,自然看着新鲜。而且好多姐妹不能跟着去建邺,过了今日又到哪里去看郎君?”

  许盈摇了摇头,也不再理,只是点了许倩,和他一起去整理要带去建邺的图书——图书和别的东西不太一样,许盈怕别人整理,弄乱了、弄损了,只肯自己来做,许倩则在一旁搭把手。

  许倩如今虽然是学武了,但读书的事依旧没有放下,管理‘图书室’的工作也在接着做。现在帮衬许盈整理书籍,自然是驾轻就熟。

  就在许盈和许倩在书房将一册册图书放进樟木箱中时,忽然吴轲来到。

  “你不忙着收拾东西,怎么这时来了?”刘媚子捧着水果进来,朝吴轲努了努嘴。许盈这次去建邺,想要带吴轲去,吴轲也同意了,所以刘媚子才有此说。

  吴轲不搭理她的话茬,只看向许盈,揶揄道:“如今郎君即将去建邺,怕是要‘后院起火’啊!”

  “后院?”许盈转念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开门见山道:“是何事?”

  吴轲见许盈虽然轻松,但也忙着整理书籍,显然没打算开玩笑了,当下便将事情讲来。

  其实事情并不复杂,正如许盈之前想的那样,来豫章的许氏族人其实远没有想象中的安分——现代人常常有一种误解,觉得古人比较守规矩,古人比较老实,特别是穷乡僻壤里的农夫,常用‘老实巴交’来形容,而这显然是不对的。

  没有受过教育,也没机会走出方圆十里的范围,这让他们显得没见识,甚至说话都不利索。但这只是让他们普遍比较迟钝,而不代表他们会守规矩,不会在趋利避害的本能之下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若真是这样,人也不需要教育来提高素质了。

  事实就是,教育普遍提高了国民素质,新一代的年轻人常常被前辈称之为‘垮掉的一代’。然而大家都知道这只是刻板印象而已,单纯从素质的角度来说,新一代就是更文明、更善良、更愿意遵守法律法规(至少普遍情况是

  这样)。

  许氏族人才不会说,嫡支的许盈做出安排,他们就会不打折扣地执行...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在汝南的时候,大家都过着早已成为习惯的生活,这一点还没那么明显。

  现在南渡了,等于是说很多事情都重新开始了...这个时候能安分才奇怪!

  就在几天前,族人中就有一个叫许庸的,论起来是个旁支,虽然年纪二三十了,但论辈分还得管许盈叫叔父。这样一个人,平素也没有什么大志向,在汝南的时候比起像个势族子弟一样拜师读书,他更多心思都在经营家业上。<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种田文 三春景&nbsp;&nbsp;

返回